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二三七章 忠诚(二合一)
第(3/3)页
“首先,我要恭喜你,你能思索这样的问题,足见你已经不是糊里糊涂活着的人。你已经开始思考许多人一辈子都不会去思索这些问题。那些人浑浑噩噩一世,却以为活得明白。”
顿了顿,李徽继续道:“尽忠报国永远是最美好的品德,是令人钦佩值得褒扬的行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要弄清楚你忠诚于谁?你忠诚的对象是否值得你为之拼搏。如果不弄清楚这些,你的忠诚毫无意义。”
李荣沉默着,神情若有所思。
“我们是大晋之人,这是不错的。但是,大晋给了天下人什么?他庇护了百姓么?给了百姓幸福安定的生活了么?并没有。这一百多年来,天下就没有消停过。百姓就没有过一天的好日子。他们一天天的这么苟且着,为了门户私计倾轧着,有谁在乎过百姓的生死。你我这样的寒门出身之人干干万万,有几个能被公平的对待?我们一出生,便被剥夺了上位的权力,被当做最底层之人,被无形的枷锁压在最底层,根本没有出头之日。普通百姓,沦为牛马,供养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却得不到任何的尊重和应有的报酬,得不到任何改变命运的机会。少数人垄断着一切,霸占着一切资源,掌控着绝大多数人的生死。这便是大晋的现状。这样的大晋,值得人对他忠诚么?”
李荣吁了口气,眼神中的迷茫慢慢的消散。
“忠诚是个神圣的词,不要滥用你的忠诚,亵渎他的名义。不要拿这个词来束缚自己,也不要被别人用这个词来绑架你。我们要忠于的是这片土地,和最广大的百姓。大晋若能代表最广大的普通百姓的利益,为他们着想,那么我将毫不犹豫的献上我的忠诚。可以为他抛头颅撒血肉,为他做一切事情。否则,他休想得到我半点忠诚。这便是我给你的答案。”李徽沉声道。
李荣缓缓点头,眼神变得清明。
“兄长,所以你在徐州做的一切,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百姓身上,让他们安居乐业,幸福生活,便是要让他们享受到和大晋完全不同的境遇。所谓的主人翁的待遇是么?所以,你之前提出无论寒门士族,一律有平等晋升,科举入仕的机会,便是要让百姓有奔头,让他们有希望是么?所以我东府军的兵士,才会个个愿意赴死,便是因为他们知道,徐州的一切便是他们的一切,他们才愿意忠诚于徐州,赴汤蹈火是么?”李荣道。
李徽微笑道:“正是。徐州军民的忠诚,不是强求得来的,是自发的。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的家园,毁了徐州,便毁了他们的一切。他们知道,在徐州,他们的生活有希望,他们的父母能够安享晚年,他们的孩童能够平安长大成人,并且得到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这正是别处不能给他们的,故而格外的珍视这一切。所以才会豁出性命来保卫这一切。我所做的一切,只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而不是高高在上。我们和他们,本来就是在一起的,本来就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的能力大些,强些,所以需要做更重要的事情和决策罢了。他们对徐州忠诚,便是对我忠诚。而我的忠诚,也是给他们的。我忠于百姓,百姓便会忠于我。这种忠诚是牢固的,相互的。绝非利来则聚,利去则散的利益关系。”
李荣豁然开朗,一直萦绕在心头的迷雾也全部消散。而之前的困惑,也在得到了这一番解释之后迎刃而解。
在徐州,其实有许多事情未能在思想上解决。比如,关于徐州的地位的问题,李徽的所作所为引发的争议都一直在持续着。
谈玄院中关于李徽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在军中,衙署官员之中,也有同样的困扰。
人们一方面认为大晋是他们的国,另一方面又觉得徐州不该受朝廷管束。一方面认为徐州的一切朝廷没有资格指手画脚,坐享其成。但同时又觉得如果脱离了朝廷便是一种背叛。
根深蒂固的大晋为国的思想让许多人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之中。他们矛盾的在身为大晋子民的桎梏之中挣扎,为朴素的忠义思想所束缚。但同时,他们又不希望徐州被朝廷管辖,担心今日徐州的欣欣向荣会被摧毁。
他们认为李徽可以自立,甚至争霸天下。他们愿意看到这一幕。但是潜意识里,却又觉得那是叛逆行为,觉得难以释怀。大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的立国时间,但是尽忠报国的理念却已经成为了思想钢印,桎梏了他们干年。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的矛盾的纠结的心态。
这其实便是当初李徽和荀康等人谈及的,争霸天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事情。那需要各方面的风云际会,而绝非是武力强大便可。光是人的思想这一件事,便难以短时间内接受。徐州的官员将领和百姓尚且有这么多的杂念,更别说天下人了。
李徽知道此事的艰难,但他并不着急。他只需要慢慢的去做,然后等待合适的机会便可。李徽相信,只要自己方向是对的,便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而今日李荣所说的所谓的对大晋的忠诚,对李徽而言,早已不是能够桎梏他行动的枷锁了。对李徽而言,大晋和燕国和魏国和秦国本质上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在情感上更加偏向于大晋罢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