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二三七章 忠诚(二合一)
第(2/3)页
。说自己近乎神明,那也不为过。在李荣面前,自己不但是兄长,也是李氏族长,更是徐州之主,他如何能放松。那也随他去吧。
“……此番你去担任三郡太守,可知我的用意?你说说看。”李徽继续道。
“兄长,相关事宜,元达兄日前去彭城已经跟我谈过了。此次我们进驻历阳樊城庐江三郡,目的是为了延展我徐州的影响力,同时获得款矿产资源,以解决我徐州目前急需的物资。在政务方面,以稳定为先,不必追求同徐州一样的治理。保证治安稳定,社会稳定,百姓安定便可。不必追求政绩,只求得我们需要的东西。”李荣沉声道。
李徽微笑点头道:“说的不错。保证三郡稳定便可,不必苛求其他。目的是要将铜矿和铁矿控制在手。说白了,那三郡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些,其他的都可不屑一顾。朝廷不放心,尚有官员留守。在政务上你不必跟他们争论,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可。”
李荣点头道:“明白。”
李徽微笑道:“当然,这些话,元达已经跟你说过了。我要跟你说的是别的事情。”
李荣知道,关键时候到了。于是屏息凝神静听。
“朝廷即将再次进攻桓玄,胜负且不论,但对我们而言,此番我们进驻三郡之后,我东府军实际上已经介入了战事之中。因为,庐江历阳乃江北要地,我们的兵马进驻于此,事实上便是戍守京城北要冲之地。对于朝廷而言,自然是助力。但对于桓玄而言,则不然。倘若朝廷兵马进攻不力,桓玄兵马反攻之时,必是沿江而下,则三郡之地便是他们必然要取的。就算从战术层面来看,桓玄若战事不利,也会通过从江北突袭京城来围魏救赵。这都会和三郡直接对垒,你可想好了,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李徽沉声道。
李荣沉吟思索。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他之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三郡的位置太重要,桓玄的兵马若是进攻三郡,自己将如何处置,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若迎战,则会公然参战,而这不符合占领三郡的初衷。若避而不战,则三郡丢失,也不符合徐州的利益。花了那么大的代价便是为了占据着三郡之地,意义何在?
“兄长,我的想法是,若桓玄不惹我便罢。倘他的兵马攻我三郡,我则给予凶猛打击,保卫我徐州的利益。我们花费了那么多的物资粮草才换的三郡之地,岂能拱手送他。若如此,我们又何必这么做?坐山观虎斗便可。”李荣沉声道。
李徽微微点头道:“若是交战,则我们被卷入其中,是否值得?同桓玄树敌,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这场争端,本是司马道子和桓玄的事情。我们并没有打算帮助他们任何一方。”
李荣挠头道:“那该当如何?请兄长明示。”
李徽站起身来,缓缓踱步。沉吟道:“战与不战,并非唯一选择。视局势而定。倘桓玄犯我三郡,自然不能容他得手,他们敢攻我三郡之地,便是主动于我为敌。我们没有选择。我徐州向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桓玄若是昏了头,我们也不介意让他清醒清醒。但搅如战局之中,对我徐州不利。我东府军,只为徐州而战,为天下人而战,但绝非是司马道子。如能避免是最好。故而,这当中有些模糊的空间。我相信,桓玄也会明白,惹了我徐州,于他不利。希望他能够做出明智的抉择吧。”
李荣皱眉发愣。李徽似乎说了答案,但似乎又没有说。
“你记着,只要三郡之地不受攻击,你便无需同任何人作战。我东府军不受任何约束,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压力。就算桓玄从你眼皮子底下经过,去进攻京城,也跟我们无关。只要他不惹我们,我们便无需同他作战。我们只取自己的利益,只做自己的事情,除非有人不开眼。听明白了么?”
李徽没有让李荣迷茫太久,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李荣吁了口气,沉声道:“兄长,我明白。”
这个答案让李荣颇为意外。因为李徽的意思是,哪怕桓玄经过三郡之地进攻京城,东府军都将袖手旁观。这和之前李荣的想法截然不同。李荣本以为,就算徐州不介入司马道子和桓玄的战争,但也不能坐视桓玄攻占京城。那样的话,大晋岂非要亡了。但显然,兄长并不介意这些。
“你似乎有些疑惑,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李徽笑道。
李荣想了想道:“兄长,小弟斗胆问你一事,若兄长觉得唐突,便当我多嘴,万万不要介意。”
李徽道:“问便是。”
李荣踌躇许久,咬牙问道:“在兄长心目中,大晋究竟是何种位置?”
李徽一愣,眯着眼看着李荣。
李荣忙道:“兄长莫要多想,我只是常常觉得疑惑。”
李徽笑了笑道:“我懂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无非是想问我,我心中究竟对大晋是否忠诚。忠诚于国家,到底还是不是一个美德。大晋危难之时,我们该怎么做?因为如今我们所做的事情,跟你被告知的那些大道理颇为相悖是不是?”
李荣轻声道:“兄长,我只是有些迷茫,想弄清楚一些事情,更想知道兄长心中是怎么想的,以便同兄长保持一致。”
李徽点点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