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二三八章 思乡(二合一)
第(1/3)页
大批粮草物资船只源源不断的经由邗沟运往姑塾和京城江浦码头,前前后后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当最后一批物资离开淮河大码头之后,李荣率领的三万大军也已经从广陵抵达历阳,正式进驻江北三郡。
虽然任命了朱超石为彭城太守,朱龄石为广陵太守,派这两兄弟率军一万接替李荣在彭城广陵的防务。但是鉴于彭城的位置重要,肩负着徐州西北方向对燕国和中原之地的战略支点的重责,李徽还是决定亲自前往视察一番,以安民心。
其实,彭城原本就是徐州的治所。只是之前徐州被分割成南北之地,广陵又独立于外,这才不得不移镇于淮阴。在收复彭城之后,许多人都提议移镇彭城,回到旧治所。因为彭城无论在战略位置,还是在城池规模坚固程度上,都是更适合作为徐州治所镇军所在之处的。
但李徽考虑到诸多因素,没有同意这么做。淮阴作为治所,已经经营十余年。如今淮阴城无论规模和繁华程度都已经超过了饱经战火的彭城。
淮阴城从不到五万人口的郡城,到如今已经人口三十万,城池规模扩大三倍。周边各种军民作坊,码头桥梁,水陆道路设施都已经极为完善。城池之中更是已经商业发达,繁华欣荣。
城防方面经过几次扩建和加固,已经形成了一道外廓,粮道城墙,南北内城,周边军营校场拱卫的格局。各类火炮炮台近百门,安置于要冲之地,城防已经颇为坚固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徐州中心的象征,人心归于此。人们已经习惯以淮阴代指李徽势力。此刻移镇彭城,必然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骚动和巨大的损失,对整体局势不利。
其实之前彭城之所以作为战略要地,成为镇军治所,很大原因是因为交通原因。一旦北方之族入侵,彭城可就近屯兵供给粮食物资,支援边镇兵马作战。依靠邗沟和睢水的水路运输系统,可以顺畅的将物资粮草运抵彭城,分发各处。
但现在,淮阴周边的交通四通八达,水陆运输系统已经全部建设开通。特别是淮河大码头建设完成之后,联通淮河南北的通道贯通,对于北徐州各地的支援已经极为便捷。陆路,两纵两横的驰道系统也贯穿各地,县域通畅,运输的车马驿站系统也建立起来之后,粮食物资的支援完全不必担心。所以,彭城作为支援要点的战略位置大大下降,确实已经没有必要再移镇彭城了。
不过,彭城广陵之地,饱经战火摧残,百姓生活的很艰苦。虽然这几年政策上多加倾斜,给予了不少赈济和救助,但依旧民心不够稳定。此番作为年度巡视的计划中的一环,李徽自然首要前往安抚巡视,倾听民生,安定民心。
李徽要离开淮阴巡查,李家众人自然是要为他送行。八月二十六晚,张彤云设下家宴,为李徽饯行。这也不是李徽第一次离家,众人其实已经习惯了,席间无非是叮嘱保重身体,不要过于劳累云云。
李徽也是一一敬酒,说些家常话。
不过,席间李徽觉得阿珠的神情怪怪的,似乎有些神情郁郁,眼眶也是红肿的。想询问她发生了何事,却又觉得不太妥当。阿珠若有事,自会主动告知自己。她不说,自己也不便相问。
宴席散去之后,张彤云侍奉李徽更衣歇息的时候,李徽问了一嘴。
“今日珠儿怎么了?似乎郁郁不乐的样子。这几日家里有什么事发生么?她与人争吵了?还是泰儿又惹她生气了?”
张彤云苦笑道:“夫君,你整日忙于公务之事,家中之事你是一点也不关心啊。珠儿娘家出事了,你竟不知?”
“哦?出了什么事?燕国不是正攻打魏国么?是否是燕国受挫了,珠儿不开心?她什么时候也开始关心军国大事了。”李徽道。
“什么呀。珠儿妹子怎会关心这些事。但是确实和这件事有关。你是当真不知么?珠儿的娘家兄长,陈留王慕容绍死了。消息昨日送来,珠儿哭的昏天黑地的。”张彤云嗔怪道。
“什么?”李徽愣住了。
他是真不知道这个消息。燕国攻魏国的消息李徽自然是关心的,但是消息滞后的厉害,战局遥远,战况禀报的并不及时。况且,这段时间忙着调度物资兵马,进驻江北三郡之事。李徽的目光都集中在朝廷方面,对于燕国和魏国的战争,李徽确实没有之前那么关注。另一方面,慕容绍死了的消息李徽也确实不知,所以才会觉得惊讶。
“阿珠的大哥慕容楷派人来送信给阿珠,说要阿珠去燕国奔丧。说那慕容绍率兵马和魏国交战,被魏国的兵把头都割了去。我的老天爷,真是可怕。昨天阿珠跟我说了这件事,我都吓得要命。这些人也太野蛮了。”
张彤云将她所知道的情形说了出来,兀自有些胆战心惊。昨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彤云心跳了许久,惊惶了许久。一想到李徽之前领军在外作战,面临的是那样凶残的战场,随时可能被人割了脑袋,张彤云便呼吸急促,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李徽也是惊愕不已。慕容绍虽和自己交往不多,但是李徽对他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和他哥哥慕容楷相比,慕容绍更细心更平和,为人处事也更加的讲理。
平素慕容绍对阿珠和李泰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