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 二次靖难?朱高煦的愤怒
第(1/3)页
天幕上,朱及第清了清嗓子,正准备深入剖析朱高煦的野心,却突然顿住,侧耳似乎听着什么提示。他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对着镜头(也是对着洪武时空的万千观者)连连拱手:
“哎呀!各位观众,实在抱歉!刚有热心网友留言提醒,说咱们刚才讨论的那个‘世子多疾’的梗,其实在之前讲述靖难之役的系列里已经详细聊过一遍了。怪我怪我,节目做多了,内容有点串线,差点炒了冷饭。”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身旁一个发光的板子(提词器或平板电脑)上快速操作了几下。“那我们今天就跳过前因,直接聚焦后果。本期话题正式更正为——大明皇家奇案永乐快乐曲第16弹:朱高煦到底有没有举兵第二次靖难?”
“第二次靖难?”这个字眼如同惊雷,在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内炸响。朱元璋的眉头瞬间拧紧,朱棣更是豁然抬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一次靖难已经搅得天下不宁,这逆子竟然还想来第二次?连太子朱标和秦王、晋王等人都面露骇然之色。
朱及第的声音将众人的思绪拉回天幕:“虽然朱高煦在靖难初期战功赫赫,支持者也不少,但历史的进程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基本上到了永乐十四年以后,随着太子朱高炽地位的逐渐稳固,以及朱高煦本人一系列作死操作(比如僭越礼制、私募护卫),他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与机会,被朱棣逐渐疏远,最终徙封到乐安州,远离政治中心。”
这时,天幕上插入了一段后世电视剧的演绎画面:一个面容桀骜、身着亲王服饰的中年男子(饰演朱高煦),正对着一个威严的背影(象征朱棣)激动地咆哮:
“当年造反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说大哥身体不好,让我好好儿表现,等着机会把我封为太子!现在你却卸磨杀驴,把我贬得远远儿的,你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凭什么他朱高炽是太子?就因为他是老大,比我早出生几年?我不服!”
“你就算修十部《永乐大典》,也改变不了,你是篡位的事实!!”
这声声怒吼,字字诛心,透过天幕传来,让奉天殿内的温度骤降。朱元璋的脸色已经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作为一个父亲,更作为一位绝对权威的帝王,他根本无法容忍一个儿子竟敢如此放肆地指责、威胁君父!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行,在他听来,已是死罪!
‘好个猖狂悖逆的孽障!’朱元璋心中怒极,甚至迁怒地想到:‘还好,按天幕所言,这朱高炽还得下个月才出生,那这个无法无天的朱高煦……’ 一个冷酷的念头闪过:‘或许,就永远不要出生为好。’ 在他此刻的想法中,无论未来是太子朱标还是燕王朱棣继承大统,都必须从根本上杜绝任何“靖难”的可能性!任何可能引发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