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1章 改革科举的决心
第(3/3)页
,但在这种敏感时刻,难免不让人产生一些可怕的联想。若真有位高权重者,想以此种“意外”方式来达成政治目的,简直防不胜防!
沉默片刻,刘三吾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希直兄,为江山社稷计,为免后世之祸,有些话,有些事,纵使背负骂名,也须有人去做。”
宋濂看向他:“三吾有何高见?”
“明日,我打算向陛下上书,” 刘三吾一字一顿道,清晰地说出了他深思熟虑的计划,“提议改革科举取士之法!”
“其一,废除全国统一划线录取,改为按大明十三布政使司(省)分别录取进士!确保各省皆有一定名额,北方、西南等文风稍弱之地,亦有人才得以晋身,不致朝堂为江南一隅彻底把持!”
“其二,对朝廷核心部门,实行地域回避制!” 他语气加重,“例如,户部掌天下钱粮、盐铁乃国之命脉,绝不可让江浙籍官员充斥其间!应明令,江浙士子,不得任职户部、漕运、盐铁等关键衙门!其他要害部门,亦当参照此例,避免同乡勾结,把持利柄!”
此言一出,连宋濂都倒吸一口凉气。这简直是直接斩断了江南士绅通过科举进入国家经济命脉部门的捷径!可以想见,此议若出,刘三吾必将成为无数江南学子、乡绅的眼中钉,肉中刺!
宋濂看着老友那坚定而略显悲壮的神情,心中五味杂陈。他亦是江南士林领袖之一,深知此议的杀伤力。但他更明白,刘三吾此举,并非为一己之私,而是真正看到了潜藏在制度下的巨大危机。
“三吾……此举,恐使你成为众矢之的,千夫所指啊。” 宋濂叹息道。
刘三吾却淡然一笑,带着几分看透世情的沧桑:“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个人毁誉,何足道哉?况且,你以为陛下想不到吗?” 他目光深邃地望向皇宫方向,“以陛下之雄猜与深谋,恐怕早已虑及于此,甚至……已有成算在胸。我等主动提出,或可稍减其酷烈,使政策推行更顺,亦能为天下寒士(非特指江南)争得一线更公平之机。若待陛下雷霆手段自上方压下,只怕……场面更难以收拾。”
宋濂默然良久,最终重重地点了点头:“善!三吾高义,宋某佩服。明日,我与你联名上奏!”
两位当世大儒,出于对王朝未来的深远忧虑,决定抢在皇帝可能的血腥清洗之前,献上这剂虽苦口、却意在根治的“良药”。他们知道,这必将掀起轩然大波,但也坚信,这是维系大明江山地域平衡、防止文官集团尾大不掉的必要之举。一场关乎科举制度、人才选拔与地域利益重新分配的巨大变革,即将在这天幕带来的冲击下,被正式提上日程。而刘三吾与宋濂,也因此将自己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