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4章 李善长的税论
第(1/3)页
不出所料,关于张居正“历史局限性”的论断,立刻在天幕上引来了另一波网友更加激烈、也更为具体的反驳。这些声音试图将张居正放回他所处的具体时代环境中,为其正名。
【历史语境派】:“指责张居正没有引领工业革命?这简直是苛求古人!这就好比责怪孔子为什么不会造飞机!十六世纪的明朝,资本主义萌芽都微弱得很,你让张居正如何去想象和理解一个完全不在他知识结构里的‘工业社会’?他的认知边界,就是传统的农业文明顶峰!”
【同时代对比组】:“看看和张居正同时代的欧洲!西班牙、葡萄牙拿着美洲白银干什么了?大部分用来奢侈消费和宗教战争了!真正用来发展生产的又有多少?西欧的工业革命也是一个多世纪后,在各种复杂条件累积下才爆发的。要求张居正一个人看穿百年后的世界大势,太上帝视角了!”
【制度约束论者】:“说得轻巧!‘鼓励工商’?大明祖制‘重农抑商’是开玩笑的?海禁政策是摆着看的?张居正能顶着巨大压力推行‘一条鞭法’清丈土地,已经是动了许多人的蛋糕。再让他去挑战国本(重农抑商)和祖制(海禁),他是神仙吗?他那套改革能推行下去,恰恰是因为还在传统框架内修修补补,真要去动根本,死得更快!”
【现实主义者】:“当时大明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是国库空虚,是边患频仍,是行政效率低下!张居正的所有改革,都是针对这些要命的现实问题。他就像一个急救医生,病人大出血,他首先想的是止血、输血、稳住生命体征。你们却责怪他为什么不同时给病人做基因改造,让他长生不老?这不荒谬吗?”
【文明路径说】:“东西方文明走的是不同的路径。华夏文明是高度成熟的内向型农业文明,其逻辑是稳定、自足和内部循环。海洋文明的外向型、开拓型和冒险精神,是另一套逻辑。不能简单地用后来的结果,去否定前一个路径在当时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张居正是他所属文明的顶级产物,而不是另一个文明的先知。”
朱及第看着这些反驳,点了点头:“这些网友的观点,同样非常有力量。他们强调的是历史语境和时代局限性。我们后人站在上帝视角,知道世界后来的发展,知道工业革命的威力,因此很容易对前人提出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要求。”
“将张居正与一个多世纪后的西欧工业革命相比,确实不公平。”
天幕上出现了16世纪东西方社会结构的对比图,
“当时的明朝,社会主体是农民,经济基础是农业,意识形态是儒家理学。士大夫的终极理想是‘治国平天下’,而这个‘国’和‘天下’,在他们心中,就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