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宁远大捷中的一大谜案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4章 宁远大捷中的一大谜案

第(1/3)页

天幕上,朱及第看着那些争论东林与阉党谁更不堪的弹幕,微微摇了摇头。

“老铁们,咱们评价历史,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语气变得稍微严肃了些,“东林党内,固然有空谈误国、党同伐异之辈,但也确实不乏真心为国、敢于任事的能臣干吏。尤其是在辽东崩坏,山河破碎的危难时刻,总有那么一些人,愿意挺身而出,去收拾那几乎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画面切换,一位面容清癯、目光坚毅的文官形象出现。

“首当其冲的,就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朱及第介绍道,“这位老兄是万历三十二年的榜眼,学问没得说,更重要的是他知兵事,有韬略。在朝廷因为辽东惨败乱成一锅粥,没人敢去接那个烫手山芋的时候,是孙承宗主动请缨,以阁臣的身份出任蓟辽督师,去直面那个能把人吞得骨头都不剩的烂摊子。”

紧接着,画面又出现一个年轻许多,眉宇间带着一股倔强和锐气的官员。

“还有一位,更是传奇。天启二年的新科进士袁崇焕,在所有人都往关内跑的时候,他一个人单骑出关,考察形势。回来后就直接放话:‘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这是何等的气魄!要知道,他当时只是个小小的兵部职方司主事,六品官而已。”

弹幕此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孙承宗确实是实干派,可惜了。】

【袁崇焕后来争议很大,但当初这份勇气没得黑。】

【乱世出英雄,也出悲剧啊。】

【至少他们真的去做了。】

“不得不说,孙承宗和袁崇焕在这个时间点出关,某种程度上是‘幸运’的。”朱及第话锋一转,带点黑色幽默地说道,“天启六年到七年,那是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清洗最残酷、最血腥的时期,诏狱里人满为患,朝堂上血雨腥风。他们俩远在关外,虽然条件艰苦,强敌环伺,但至少暂时远离了京城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政治漩涡,能够集中精力做点实事。”

画面呈现出山海关外,军民合力修筑城墙、堡垒的场景。

“而他们做的最重要的一件实事,就是构建了一条著名的防线——宁锦防线。”朱及第身后出现了宁远、锦州等城池的示意图,“孙承宗高屋建瓴,定下‘守关外以捍关内’的战略,大力修筑宁远城,并将其作为新的前线支点。袁崇焕则是坚定的执行者和完善者,他进一步巩固宁远,并前出修复锦州、大凌河等城堡,形成了一条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前哨的纵深防御体系。”

“这条宁锦防线,从它建成那天起,一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其利弊都很难说清。”朱及第抛出了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

“说它有利,是因为它确实在之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顶住了后金(清)军队多次凶猛的进攻,稳住了大明在辽东的最后阵脚,堪称大明朝在辽东的‘生命线’。尤其是天启六年的宁远大捷,袁崇焕凭借坚城红夷大炮,硬是击退了努尔哈赤,甚至可能间接导致了努尔哈赤的死亡。”

“但说它有弊,”他继续分析,“这条防线也极其耗费国力,维持庞大的关宁军队和修筑堡垒,几乎拖垮了大明的财政。而且,它将明军主力牢牢钉死在这条线上,失去了机动和进取的可能,战略上陷入完全的被动防守。某种程度上,它延缓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