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2章 大理皇帝段素顺(特鸣谢书友 12035
第(2/3)页
大理军中首将,威望很高。
段素顺迟疑末决时,高迎熹道:
“昔年与大唐之战,玄宗晚年已昏庸无比,杨国忠弄权,出征南诏的唐军毁于监军太监的瞎指挥,想不败都难。
如今观大周,军队中职权分明,将领只有奉命统军出征权,平日里却无半点控兵权。
而监军太监亦不能插手作战之事,出征时将领得以全权指挥军事,与大唐时不可同日而语。
周帝郭宗训继位以来,武功赫赫,结束了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更击败了大辽,夺回了燕云十四州。
如不及早向大周称臣纳贡,周帝迟早会伐我,届时必极难抵挡。
而若是及早向大周称臣,可使其不伐我,且可广开两国商贸。
以大周之人口众多,百姓富裕,互通商贸可使我大理国商业也兴盛起来,利国利民。
陛下宜早做决断。”
驸马、司空段彦贞出班道:
“西南夷之地,少民部族众多,且已独立自治二百余年,其风俗、行事与大周大有差异。
现今周帝郭宗训虽将西南夷收为国土,然而没有上十年的统治,此地都不可能稳固。
西南夷不稳固,大周如何敢兴兵犯我大理?臣料西南夷与大周风俗大异,一个不好,便会发生叛乱,而地多山岭,周军平定不易。
陛下不用急于向大周称臣,徒损皇室颜面。”
争论来争论去,还是自诩乃西南一带大国、曾大败过大唐的强硬一派朝臣,占了多数。
大理国的军事制度大体延续南诏,分常备兵、乡兵和夷卒三类。
其中常备兵为少数精锐,数量不多,目前有二十万人;乡兵类似唐代府兵,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可征募上限大致在三十万人。
夷卒是从依附于大理国的少数民族部族中借调的士兵,自段思平建国起,每遇战事,大理国多借兵于爨东三十七部,往往能得二、三十万蛮族勇士。
一向在政治上温和的大理皇帝段素顺,最终只得依了强硬派的提议,加派军士十万人前往大理东北边界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