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6章 社稷与亲情(特鸣谢书友 纪书荒 的
第(2/3)页
,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说罢,见太子刘奭并不认同自己的说法,汉宣帝这才长叹一声,说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鉴于太子与自己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汉宣帝实际上的确产生过易储之心,并因此选定了淮阳王刘钦,原因便是刘钦“明察好法”。
然而,储君乃是“国之根本”,易储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最终导致汉宣帝没能易储的原因,主要在于二点:
一是汉宣帝刘询自幼流落民间,受尽了民间疾苦,而其原配许平君正是其在民间所娶,因此两人之间的感情极深。
二是刘奭并非庸才,除了治国理念与自己不符之外,刘奭在担任太子期间,并无其他过失。
而最终的结果,众所周知,西汉的衰落,正是从汉元帝刘奭在位期间开始的,听信儒家,务虚不务实,朝堂与民生脱节。大臣只需会欺下瞒上,勾结逢迎等做官的本事,对百姓和社稷的贡献,根本不在对官员的考量当中。
而现在柴宗训面对的情况,则比汉宣帝面对的情况还要差,近似于晋武帝。
之后数天,柴宗训除了上朝,都在考虑更立太子之事,焦虑之下,饮食不安。
而面对符太后、符皇后等后妃时,又要作出没事人的样子来,时間久了,令柴宗训委实辛苦。
十一月七日午后,柴宗训独自在庆寿殿中休息时,吏部侍郎李沆求见。
想到李沆乃宰相李涛门生,颇受李涛推荐,为人又才干出众,忠心耿耿,柴宗训于是召他来见。
不一刻,李沆已在太监和禁军带领下,步入殿来。
见礼后,李沆道:
“陛下,恕臣妄言:这几日来,臣在早朝时见到陛下眉头紧锁,似有心事。
陛下乃我大周一国之主、万民福祉所寄,陛下为社稷忧虑,臣等无用。
今日特冒昧求见陛下,愿以臣之愚钝,为陛下分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