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6章 社稷与亲情(特鸣谢书友 纪书荒 的
第(1/3)页
柴宗训缓了好一会儿,看向战战兢兢的五名御医道:
“众位爱卿几乎是我大周医术最高之人,朕问你们,依你们的行医经验,太子成年后,智力可达何种程度?”
五名御医互相望望,陆续开口回道:
“启禀陛下,以臣等愚见,太子的病因乃是先天而来,民间类似状况的孩童,长大之后,智力多似十岁以下孩童,正常生活还是无虞的。”
柴宗训长叹一声,心想:太子乃一国储君,未来的大周皇帝,若是十岁以下孩童智力,一辈子养尊处优则可,但要做为皇帝理大周一国之政,这如何担当?
而皇帝若昏暗无能,朝堂中派系立生,纷争不休,再酿晋惠帝之祸并非不可能。
自己一手打造出的大周盛世亦将毁于一旦。
柴宗训命贴身太监打赏了五名御医,吩咐他们对此事严守秘密后,让他们退下了。
当天,柴宗训坐在庆寿殿中沉思良久,忽然间又想起了汉宣帝之事。
因“巫蛊之祸”而长于民间的汉宣帝,自幼见惯了民间疾苦,“从囚徒到皇帝”的汉宣帝,亲政以后不仅替汉武帝进行了正名,且同样采取了“外儒内法”、“王道”与”霸道”杂之的治国方略。
刘奭作为汉宣帝与皇后许平君的长子,早在地节三年(前67年)便被立为了太子,并派饱学之士予以教导。
然而,由于当时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主流,负责教导刘奭的皆为儒学大家,结果导致刘奭从八岁被立为太子开始,便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汉书·元帝纪》便称其“柔仁好儒”,而这显然与汉宣帝的治国理念发生了冲突。
刘奭眼见父亲重用法家人物,动辄以刑罚惩治下属,尤其是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因为“刺讥辞语”便被处死,与自己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截然相反,便跑去劝谏,“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刘奭本是好心劝谏,然汉宣帝听后却是脸色一变,说道: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