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三一七章 十字路口
第(2/3)页
深知自身优势与短板,不轻易动用武力,避免陷入两败俱伤的消耗战,而是充分发挥外交智慧,分化瓦解敌人阵营,寻找合作共赢的契机。
当外交手段无法达成目的时,才会果断亮剑,以雷霆之势展现军事实力,令敌人不敢小觑。远在伊斯坦布尔的王宫中,一场关乎奥斯曼帝国命运的讨论正在悄然展开。
年仅三十八岁的苏丹阿下杜勒・迈吉德一世端坐在华丽的王座之上,召见自己的心腹大臣福阿德・帕夏与阿里・帕夏。
这两位大臣皆是苏丹陛下推行的坦志麦特改革的中流砥柱,在奥斯曼帝国的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
阿下杜勒・迈吉德一世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在他的认知世界里,西方社会宛如璀璨星辰,代表着文明与进步的方向,而其他地方则仿若蒙昧的黑暗之地,充斥着野蛮与落后。
怀着对西方文明的无限向往,他即位后毅然决然地模仿英法的政治体制,发起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期望借此将奥斯曼帝国从陈旧腐朽的泥沼中拖拽出来,使之蜕变成为如西方那般先进的文明国度。
坦志麦特改革在初期确实成效斐然,帝国的军事装备得以更新换代,士兵们换上了新式枪炮,接受西式军事训练,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文化领域也呈现出一片新气象,西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年轻学子们开始接触先进的科学知识与人文思想,为帝国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
然而,改革的春风并未吹遍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深入骨髓的积弊岂是轻易能够革除的?贵族阶层作为既得利益者,在宗教与封建特权的双重庇护下,已安享数百年荣华富贵,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如同参天巨树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帝国的土壤之中,岂是一场改革风暴就能撼动的?
随着改革的推进,贵族们越发感到自身特权受到威胁,对苏丹的离心离德之势愈发明显,内部矛盾暗流涌动,给帝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时,听闻坎宁爵士离世的消息,阿下杜勒・迈吉德一世不禁陷入了哀伤之中,他轻叹一声:“听说坎宁爵士已经就义,唉,多么有才华的一位智者啊,竟然陨落在野蛮的东方。”
在他眼中,坎宁爵士不仅是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更是他在外交与治国理念上的知音。
这位爵士长期活跃于国际舞台,凭借着卓越的智慧与口才,为英国乃至西方世界谋取了诸多利益,他的陨落让苏丹深感痛惜,同时也对东方局势的变幻莫测感到忧心忡忡。
见到苏丹陛下情绪低落,福阿德・帕夏与阿里・帕夏对视一眼,赶紧上前劝慰。
阿里・帕夏上前一步,恭敬地进谏道:“陛下,现在看来,英国人很可能要丢失次大陆殖民地,波斯人很可能倒向华族,我们奥斯曼帝国成为对抗东方的一线,英法一定会加强对我们的支持,我想这也许是我们的机会。”
他目光炯炯,言辞恳切,试图从复杂的局势中为帝国寻找到一条崛起之路。
在他看来,次大陆局势的剧变如同一场风暴,虽带来了危机,却也蕴藏着机遇。奥斯曼帝国若能抓住英法寻求东方盟友的契机,顺势而为,必能获得大量的援助,从而在国际舞台上重振雄风。
迈吉德一世很快就从对好友的思念中回过神来,他眉头紧锁,看向阿里・帕夏问道:“阿里,你觉得我们应该主动去对抗华族吗?但是华族如此强大,他们将大英帝国都给击败了,我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次大陆?”
他的话语中满是担忧与疑虑。自继位以来,奥斯曼帝国屡遭磨难,多次在沙俄的铁骑下险象环生,如今东边又崛起一个实力强大的华族,往昔祖先被华族击败后西迁建国的传说仿若一道阴影,始终笼罩在他心头,让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