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我要下车,这不是去学校的路_重生:我的80年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章 我要下车,这不是去学校的路

第(3/3)页



        嗯,相对尖锐。

        ‘哎,不习惯啊,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大首都,我来了!”

        李建昆向棚外投去视线。

        原本多少消停点的车厢,再次沸腾,好似回光返照。

        单是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和八达岭的四条隧道,在那个只靠双手的年代,其难度就可想而知。

        耳边尽是各种方普。

        一般城市还真没有。

        八成还是从部里调的。

        明清时被皇家作为后花园。

        真实情况是:

        作为主校门的西门,远没有那么红艳,岁月斑驳,尽刻其上。

        被子扛肩头,其他琐碎用网兜装,兜内必有三件套:

        里面有道菜,酒香坛肉,堪称一绝。

        众人皆醉我独醒!

        瞧瞧这车里,何止一个徐庆有,多半人凑到后栏边,恨不能相信自己的狗眼。

        大伙拎着大包小包下车。

        李建昆也没心情笑他,日后的宇宙中心啊,这会确实挺磕碜。

        带队学长看向李建昆,露出赞许目光,在这片学识之地,有文化的人永远最受尊敬。

        徐庆有们也彻底傻眼。

        淡黄色印牡丹花的国民床单。

        柴油机突突突地,越突越远。

        “没错,这位学弟说对了,读zā。”

        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没能如愿。

        他生怕再跑下去,会跑回他们那旮旯一样的地方。

        去年12月至今,也就隔一个春节,将一个惯用的常见汉字,及时更新过来。

        “卧槽,老贼你看!全是泥巴路,铁路横在中间,咋的,还真有火车搁这穿呀?”

        放眼望去,还能看到水田和菜地,你敢信?!

        这帮娃不知道,海淀素有京城粮仓之美名。

        燕园内,战争和洪流带来的创伤,触目可见。

        如今真真切切一看,好嘛,那些个资料,还带点美化成份。

        这他娘的就是个农村啊!

        “前面是成府路,咱们学校在成府路和京张线平交的第五个道口,嗯,再往前一轱辘。”

        50年代燕大和北大合并,在古典园林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古今相映。

        “对对对,迎新站嘛,迎接咱们新生的。”

        李建昆心头感慨。

        “李建昆,徐庆有,那我先走了,有空找你们玩,你们也可以来找我啊。”

        北大食堂也会逐渐发展至11个。

        但更让他们沮丧的,还在后面。

        为祖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但也必须实事求是地说一句,由于时代因素和惯性影响,年轻的他们中,部分人的某部分思想,确实还停留在过去。

        早前在火车上,有新生讥讽他们没文化,那只能说明他自己特没见识,不曾想想自个有多少文化。

        为什么是一地泥巴!

        特么的路上还有牛!

        “学弟学妹,大家看,喏,那边就是京张线……”

        不过后来,迊字还是停用了。

        “大家进吧,各自找组织!”

        学长吆喝。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