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走向另一个结局_洪荒观影:从魔童降世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戬:走向另一个结局

第(3/3)页

且……”

他顿了顿,仔细感应着杨戬体内的气息,“你的功法……似乎与我当年传你的基础心法,以及那《八九玄功》都不同了?”

“回师父,”  杨戬恭敬地说,“弟子这些年云游四方,偶得机缘,对功法进行了一些改良,希望能走出一条不同的路。”

“不同的路?”  玉鼎真人饶有兴致地问道,“哦?说来听听,是何不同?”

杨戬便将自己“梦里”的记忆,以及母亲神识中关于“平衡之道”的启示,简略地告诉了玉鼎真人。

当然,他隐去了自己能看到未来记忆的细节,只说是“机缘巧合下窥见了一丝天机”。

“原来如此……”  玉鼎真人听完,捋着胡须,沉吟良久,“你是说,你认为当年劈山救母导致瑶姬元神消散,并非天规无情,而是因力量过于霸道,打破了仙凡平衡所致?”

“正是。”杨戬垂眸道,“弟子曾见那霸道之力引动天道反噬,金光落下时,连娘的护体仙光都无法抵御。若一味追求毁天灭地之能,纵使劈开桃山,也不过是重蹈覆辙。”

玉鼎真人走到洞口,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桃山,忽然问道:“你改良的‘太极玄功’,可愿演示一番?”

杨戬点头,走到洞外开阔处。

他并未祭出三尖两刃刀,只是双掌缓缓推出,掌心竟浮现出阴阳鱼旋转的光纹。

随着他步法变幻,周身气流竟化作肉眼可见的青白二气,如丝绸般缠绕交织——青气刚猛如雷,白气柔和似水,却在旋转中达成奇妙的平衡,连周遭的落叶都悬浮半空,随气流转而不坠。

“好一个‘刚柔并济,以圆化力’!”玉鼎真人抚掌赞叹,“你竟将《八九玄功》的炼体精髓,与太极生克之理融于一体。只是……”

他话锋一转,“仙凡之隔,乃天道铁律。若无撼山之力,如何破开桃山封印?”

杨戬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块玄铁——这是他在不周山寒潭底寻得的“鸿蒙玄铁”,虽非真正的鸿蒙之气,却蕴含着一丝混沌初开的平衡之力。

他指尖灵光注入,玄铁竟化作一柄小巧的斧头雏形,刃口流转着黑白交织的纹路。

“弟子并非不劈山,而是要‘以斧为笔,以力为墨’。”他举起玄铁斧,斧影在空中划出圆弧,并非凌厉的劈砍之势,而是如描龙画凤般勾勒出复杂的符文,“此乃‘护元神阵’,需在劈山瞬间以平衡之力构建,借鸿蒙玄铁的混沌气息中和天道反噬。”

玉鼎真人盯着那符文,眼中精光一闪:“这阵法……竟暗含《封神榜》中‘太极图’的化劫之理!你从何处领悟?”

“是母亲的神识与忘川灵藤所授。”杨戬坦言,“弟子明白,强行逆转天规必有代价。但当年娘私配凡人,并非为祸人间,反曾以仙力庇护桃山百姓。

天道若只论‘罪’而不论‘功’,那这规矩,不要也罢。”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这并非少年意气,而是历经凡尘冷暖、感悟平衡之道后的觉悟——真正的力量,不是用来毁灭规则,而是用来守护值得守护的人,哪怕需要与规则博弈。

玉鼎真人深深看了他一眼,忽然笑道:“好!好一个‘规矩不要也罢’!当年你师祖元始天尊曾言:‘顺天者未必生,逆天者未必死,唯问心中所守。’你既已悟得平衡之法,又有此等担当,为师便不再多言。”

他袖袍一挥,一柄流光溢彩的三尖两刃刀出现在杨戬面前:“此刀名为‘银蛟’,乃为师采五金之精、吸日月之华所铸。原想待你学成后再授,如今看来,时机已到。”

杨戬接过刀,只觉一股温润的力量涌入体内,与“太极玄功”完美契合。

他这才发现,刀身纹路并非杀伐符篆,而是细密的八卦循环图案,与他手中的鸿蒙玄铁斧隐隐呼应。

“谢师父!”

就在此时,洞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杨婵气喘吁吁地跑来,身后还跟着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清河镇的书生杨蛟!

“哥哥!你看谁来了!”杨婵笑道。

杨蛟见到洞内的玉鼎真人,先是一愣,随即对着杨戬拱手:“杨兄,我依你所言来桃山寻你,却在路上遇到些麻烦,幸好被这位……这位道长救下。”他眼中满是惊奇,显然已见识过玉鼎真人的仙法。

杨戬看向杨蛟,只见他眉宇间虽有凡人的烟火气,却隐隐有金光流转——那是他当年暗中以灵气护持的结果。

“杨蛟,你既来了,便留下吧。”他顿了顿,看向玉鼎真人,“师父,我大哥……”

玉鼎真人抚须微笑:“此乃瑶姬仙子与杨天佑的长子转世,凡尘历劫已满。

你欲救母,需得人伦圆满,他留下也好。”

杨蛟听得云里雾里,却见杨戬眼中满是郑重,不由问道:“杨兄,你们到底在说什么?我……我真的是你大哥?”

杨戬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有泪光闪动:“是,你是我大哥杨蛟。当年爹娘被拆散,你我兄妹离散,如今……该团聚了。”

他没有细说前尘往事,只是将杨蛟带到桃山脚下,指着那座大山:“大哥,我娘被压在这桃山之下,我即将去救她。此去或有天威降临,你……”

“兄弟之事,便是我的事!”杨蛟打断他,脸上露出与平日温文尔雅截然不同的刚毅,“你既认我这个大哥,我便陪你一起!纵使不能帮上仙法,也能在山下为你呐喊助威!”

看着杨蛟坚定的眼神,杨戬心中一暖。

梦里那个形同陌路的大哥,如今却愿为他挺身而出。

这或许就是他改变命运的证明——当他不再执着于力量的毁灭,而是守护亲情时,连命运的轨迹,也在悄然转向。

接下来的日子,杨戬开始做最后的准备。

他将“太极玄功”练至圆融如意,三尖两刃刀与鸿蒙玄铁斧在他手中化作阴阳两极,每一次挥舞都牵动着天地间的平衡之力。

杨婵在玉鼎真人的指点下,也开始修炼基础仙法,虽不能参与决战,却能在山下布下简单的护持阵法。

杨蛟则每日为杨戬准备饮食,闲暇时便在桃山脚下诵读经文——他不知这能否帮上忙,只觉得心诚则灵。

奇妙的是,他诵读的儒家经典中“民为邦本”“仁爱万物”的道理,竟与杨戬感悟的“平衡之道”隐隐相通,无形中为桃山附近的凡人村落增添了一层祥和之气。

决战之日,终于来临。

天空阴沉,桃山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

杨戬站在山巅,手持三尖两刃刀,腰间悬着鸿蒙玄铁斧,身后是杨婵布下的护持阵眼,山脚下,杨蛟手持一卷《论语》,目光坚定地望着他。

云层中,隐隐有天兵天将的身影浮现,却并未立刻动手——他们似乎也在等待,等待这场关乎仙凡界限的博弈结果。

杨戬深吸一口气,望向桃山深处,仿佛能看到母亲瑶姬期待的眼神。

他没有怒吼,没有咆哮,只是将体内的“太极玄功”运转到极致,双眼中闪烁着黑白交织的光芒。

“娘,孩儿来接你了!”

他没有拔出玄铁斧,而是将三尖两刃刀插入山岩,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

随着他的动作,桃山表面竟浮现出无数玄奥的符文,正是他以刀为笔、以力为墨勾勒出的“护元神阵”。

阵法成型的瞬间,他猛地拔出腰间的鸿蒙玄铁斧——

这一次,斧头落下的轨迹,不是笔直的劈砍,而是沿着阵法的纹路,划出一个完美的圆弧。

“轰——!”

桃山没有惊天动地的崩塌,而是像一朵巨大的莲花,缓缓裂开!山岩分开处,金光四溢,却并非毁灭的天威,而是包裹着一道银白的身影——正是瑶姬!

她紧闭双眼,脸色苍白,却完好无损!护元神阵化作光茧将她笼罩,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然而,就在此时,九天之上,一道金色的光柱骤然落下,正是天道法则的反噬!

“来了!”杨戬眼神一凛,猛地跃起,将鸿蒙玄铁斧迎向金光。

“太极生两仪,两仪化四象——衡!”

他将毕生修为注入斧头,斧刃上的黑白纹路爆发出万丈光芒,与金色光柱撞在一起!

没有想象中的爆炸,只有一阵剧烈的能量波动。

金光试图摧毁光茧,斧头却如同一座天平,将那毁灭之力一分为二,一半被鸿蒙玄铁的混沌气息中和,一半被太极阵法引向天地,化作无害的灵气。

“这……这怎么可能?”云层中的天兵天将发出惊呼。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温和”的劈山,更未见过天道反噬被如此轻易地化解。

杨戬咬牙支撑着,手臂因承受巨大的力量而微微颤抖。

他能感觉到,天道并非要毁灭瑶姬,而是在维护一种秩序。

当他以“平衡”之道回应时,那股力量竟不再是纯粹的毁灭,而是带着一丝“审视”。

“天道在上!”杨戬忽然开口,声音传遍天地,“我母瑶姬,私配凡人,虽犯天规,却曾以仙力护佑桃山百姓十载,此乃‘情’与‘功’!我杨戬劈山救母,非为逆天,乃为全‘孝’!若天道容不下真情,容不下人伦,这规矩,我便以‘平衡’破之!”

他的话语中没有愤怒,只有一种“理直气壮”的坚定。

他不是在对抗天道,而是在与天道“讲道理”——以平衡之理,证真情之重。

金色光柱剧烈震动起来,仿佛被这一番话触动。

光芒渐渐变弱,最终化作点点金光,消散在空气中,竟未对光茧中的瑶姬造成任何伤害!

云层缓缓散去,阳光重新洒在桃山之上。

杨戬力竭落地,看着那缓缓睁开眼的银白身影,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娘……”

光茧缓缓碎裂,瑶姬扶着裂开的山岩,一步步走了出来。

她身上的银白仙裙虽有些破损,脸色也依旧苍白,但眼神清澈,元神完整,再无梦中那般魂飞魄散的迹象。

她看着山巅那个浑身浴血、却眼神明亮的少年,又看看山脚下焦急张望的杨蛟,以及布完阵法后跑过来扶住杨戬的杨婵,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

“二郎……婵儿……”瑶姬的声音带着颤抖,“我的孩子们……”

“娘!”杨戬再也支撑不住,膝盖一软跪倒在地,任由妹妹扑进母亲怀里痛哭。

杨蛟站在原地,看着这如梦似幻的一幕,只觉得胸口热血翻涌。

他虽不懂仙法天规,但眼前这对母子重逢的场景,却让他莫名地泪流满面。

他隐隐感觉到,自己与这家人之间,有着某种无法割舍的联系。

瑶姬走到杨戬面前,轻轻扶起他,指尖拂过他眉心的竖痕——那是当年桃山崩塌时,被碎石擦伤留下的,如今却成了他成长的印记。

“傻孩子,”她擦去杨戬脸上的泪水,“让你受苦了。”

“娘没事就好……”杨戬哽咽着,再也说不出话。

多年的努力,无数个日夜的担忧,在这一刻终于化作了劫后余生的喜悦。

就在此时,玉鼎真人带着一众仙官从天而降。

为首的正是太白金星,他看着瑶姬,又看看杨戬,捋须笑道:“瑶姬仙子,恭喜你母子团聚。今日之事,玉帝已得知。念你护佑凡人有功,杨戬救母孝心可嘉,且以‘平衡之道’化解天规反噬,并未真正逆天,故特赦你无罪,可自由选择去留。”

这一番话,无疑是给了瑶姬和杨戬一个正式的“赦免令”。

瑶姬对着天庭方向盈盈一拜:“多谢玉帝恩典。”

随即她转身,握住杨戬和杨婵的手,看向山脚下的杨蛟,眼中充满了温柔:“我已厌倦了天庭的清规戒律,只想与我的孩子们,还有……”她顿了顿,走到杨蛟面前,“还有我的长子,一起在人间生活。”

杨蛟听得一愣:“长……长子?”

杨戬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大哥,还愣着做什么?叫娘啊。”

“娘……”杨蛟看着瑶姬眼中与自己如出一辙的温和,又看看杨戬和杨婵真挚的眼神,心中的疑惑瞬间解开,一股血脉相连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他再也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娘!”

这一声“娘”,喊出了跨越轮回的亲情,喊出了迟到多年的团聚。

玉鼎真人见状,抚掌笑道:“好!好一个人伦圆满!既然如此,瑶姬仙子便在人间安享天伦吧。杨戬,你虽已解母厄,但一身修为不可荒废,若天庭有需,还望你能顾全大局。”

“弟子明白。”杨戬拱手应道。他知道,这是天庭给的台阶,也是对他的认可。

太白金星等人离去后,桃山恢复了宁静。

阳光透过裂开的山缝,洒在这一家四口身上,温暖而祥和。

瑶姬看着眼前的三个孩子,杨戬英武坚毅,杨婵活泼可爱,杨蛟温文尔雅,心中充满了幸福。

她讲述了当年与杨天佑相遇相爱的故事,讲述了被压桃山后的思念,也讲述了感受到杨戬力量变化时的欣慰。

“二郎,你能想到以‘平衡之道’救母,真是娘的好儿子。”瑶姬抚摸着杨戬的头,“当年娘被压山下,并非完全是天规无情,也是因为娘自身力量与凡人气运结合,打破了某种平衡。你如今创出的‘太极玄功’,刚柔并济,暗含天道循环,才是真正的‘大道’。”

杨蛟听得入了迷,他这才明白,自己这个义弟(如今是亲弟弟)身上发生了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看着杨戬,眼中充满了敬佩:“二郎,你真是了不起。”

杨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都是娘和师父的教导,还有大哥你在山下为我助威,给了我力量。”

从此,杨戬放弃了天庭的封赏,带着母亲和妹妹,还有大哥杨蛟,在桃山脚下定居下来。

他们没有再住在简陋的窝棚里,而是用杨戬的仙力,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温馨的小院。

瑶姬虽神力大损,但已能自由行走,她常常带着杨婵在院中种花种菜,教导她一些基础的仙法。

杨婵聪慧伶俐,进步很快,偶尔还会偷偷跑到山下,用学到的小法术帮助那些贫苦的百姓。

杨蛟则继续读书,但不再执着于科举。

他在瑶姬的指点下,发现自己对医理颇有天赋,便开始钻研医术,常常背着药箱,跟着杨戬一起进山采药,顺便给附近的村民看病。

他温和的性格和精湛的医术,深受大家的喜爱。

杨戬则依旧每日修炼,但不再是为了救母,而是为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他会带着哮天犬(不知何时认主的)在山林中巡逻,驱赶危害百姓的精怪;也会应玉鼎真人的召唤,偶尔去天庭帮帮忙,但大部分时间,他都守在家人身边。

闲暇时,一家人常常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听瑶姬讲天上的故事,看杨婵表演新学的小法术,听杨蛟讲述山下的趣闻。

杨戬则会笑着看他们闹,偶尔插几句话,脸上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满足。

有时,杨戬会独自一人来到当年劈山的地方,看着那道巨大的山缝,想起那段痛苦的“未来记忆”。

心中难免会有一丝后怕,幸好,他没有重蹈覆辙。

遗憾吗?或许有。

遗憾当年未能保护好父母,遗憾让妹妹和大哥受了这么多苦。

但更多的,是庆幸。

庆幸自己得到了那一段记忆,庆幸自己没有被恐惧打倒,庆幸自己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最终换来了一家人的团圆。

山风吹过,带来了花草的清香,也带来了屋内传来的欢声笑语。

杨戬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容,转身向家的方向走去。

桃山依旧矗立,但不再是囚禁母亲的牢笼,而是他们一家四口(如今是五口,加上哮天犬)共享天伦的乐土。

曾经的悲剧之地,如今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暖。

这或许不是天道最初的安排,但却是杨戬用爱、勇气和智慧,亲手改写的,最圆满的结局。

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这桃山脚下,在这人间凡尘,杨戬和他的家人,将一起谱写属于他们的,充满希望和幸福的未来。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