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帝心向江南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四章 帝心向江南

第(2/3)页

在下面跪着的五位内阁大臣中,除去首辅杨缟,就有领户部尚书崔俊勇、兵部尚书姬国梁、吏部尚书韩谓,另一位是武人的代表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右柱国侯燮。

    看着他们在内侍们帮助下爬起身,颤巍巍地在锦墩上坐了,赵拓暗暗叹息。自己的内阁成员们都太老了!

    首辅杨缟就不必说了,崔俊勇今年六十六岁是最年轻的,姬国梁七十一岁已经上书请求致仕,韩谓六十七岁。

    右都督侯燮则干脆是太宗起兵靖难时擎旗的旗手,资格算是最老,今年都已经七十二岁了!

    但杨、姬、侯三位乃是先皇留给自己的辅政五大臣(另外两个分别是已经去世的杨仕真和前年挂冠隐退于江湖的曾阙),就算自己想换,也得找个台阶、机会,不能太损了先皇的面子。

….

    再说,对这三个内阁位置的争夺朝廷大员们早开始布局,明枪暗战地进行了不知多少回合,赵拓只希望这种争夺不要影响帝国的运转,但现在看来有些事还是避免不了,该来的最终还是要来。

    他拿起茶几上一本弹劾奏章,问:“杨首辅,听说江西那边和你书信往来频繁,只要每三日就会有人从南昌来,可为什么江山军都开始攻打抚州了,朕才听说南昌竟无兵可派?

    杨涛还在那里代理布政使吧?他整月地都在忙些什么?”说到最后一句,他忍不住狠狠地将奏章拍在桌面。

    “臣失察,臣……有罪!”杨缟急忙离座再次跪倒叩首。

    “陛下息怒。”姬国梁赶紧上前跪在老首辅旁边,他这个兵部的责任者在谈到军队情况时也坐不住,觉得有必要说几句:

    “自璜溪镇官军大败以来,江西一直在努力恢复军队编制人数。然而一则招募需要时间,二则训练成军也至少需要三个月方可勉强作战,故而……。”

    “兵部可收到关于饶州府收复安仁的报捷文书了?”赵拓冷冷地问:“既收到,朕想请教你,那余干组建团练月余,是如何能配合来援官军里应外合破了湖匪包围的?”

    “呃,这……,臣、臣不大了解其中详情。”姬国梁额头上冒出汗来。

    “连团练都能做到的事情,堂堂官军竟需要三月训练,才能‘勉强一战’?”赵拓气得连连拍桌子,刘太监忙上前劝阻,被他大声斥退吓得缩了回去。

    “那朕再问你,这么久了南昌那边究竟招募了多少新兵?”

    “据、据说……有、有近三千之众。”

    “哈!举一省之力堪堪凑集了不足三千人?好哇,卿等是不是觉得朕年幼、好糊弄是吧?”赵拓几乎要暴跳如雷。几个臣子只好全跪下,齐声回答:“臣等不敢!”

    “哟,这是怎的,皇帝发那么大脾气?”随着话音,张太后迈步进殿,挥挥手叫几个又忙着要行礼的老臣都免礼平身,然后走过去拉着赵拓的手:

    “陛下今天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一看就是昨晚睡得很好!”说着轻轻在他手背上按了按。

    “母亲……。”赵拓红了眼眶,赶紧扶她坐下。

    “在外面老远就听见陛下说话,想着好几天没见着了,所以叫他们把步辇抬进来。”张太后说完看看老臣们,将手示意:

    “各位臣工请坐,咱们也有日子没见了,稍微聊两句大家不介意吧?”

    五人急忙拱手:“臣等岂敢?”

    “听你们这里说得热闹,正不知是什么话头儿?你们在聊些什么?”

    赵拓便将江西布政使司的奏章寻出递过去:“母后请看,这是今早收到的。”

    “哦?”张太后接过来,拿在手里却看了眼五位阁臣。

    “禀太后,江西布政使司今日发来快奏,说贼势甚大,有前逃脱之银陀者复出,连克戈阳等三县,上饶及广信……消息断绝。又言匪杨贺部开始攻打抚州……。”

….

    张太后听了笑容渐渐凝固,低头一页页地看那折子。看完之后缓缓抬头,将奏折还给皇帝,苦笑说:

    “这个杨涛,他倒是心思活泛。人家刚收复个安仁,他就把这堆难题一股脑儿地推过去,然后大约就想拍拍手松口气了。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封疆大吏!”

    杨缟心中哆嗦了下,但是太后既这样说了,他看眼皇帝的脸色,心中暗叹一声:“臣领旨,即刻罢杨涛回朝!”

    “你莫怪我心狠,江西糜烂影响国家赋税根本之地,若因此影响到南直隶、浙江乃至两湖,则江山社稷危矣!

    当此时必得用非常手段迅速镇压不可,岂能犹豫不决于面子二字?”张太后说完看向皇帝:“陛下一定也是这样认为的,对吗?”

    “母后英明!”赵拓说:“朕正想着应该改派一名知兵的大臣前往江西总领全局才好。”

    “唉,可惜你曾师傅下野了……。”张太后没有继续说下去,问:“那皇帝心中有合适的人选?”

    “正要问诸位辅臣的意见。”

    张太后满意地点点头,回脸来问:“各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