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零章 谋略_代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零七零章 谋略

第(2/3)页

定的对付杨佺期殷仲堪等人的策略是逼迫分化之策。依着司马道子的想法,是要集合京城兵马和江州兵马在适当的时机对殷仲堪等人发动全面的进攻,以武力解决殷仲堪和杨佺期等人的。

  但王绪竭力劝阻他这么做,他为司马道子细细的分析了局势。

  王绪认为,殷仲堪当初去荆州担任刺史,完全是因为先帝的赏识。当初殷仲堪去往荆州之前的职务,只是一名黄门侍郎罢了。他的出身也寒微,完全不具备掌控荆州的实力。在先帝驾崩之后,他更是失去了他仅有的靠山,在荆州的处境必然尴尬。

  荆州乃桓氏根基所在,桓玄等人怎会甘心荆州落入殷仲堪掌控之中。之前王恭起兵,殷仲堪之所以起兵相助,其实便是想以这种行为颠覆对自己不利的局面,扭转自己失去靠山后的窘迫境地。若是能跟随王恭进攻京城得手,则殷仲堪的地位和声望将极为高隆,且有了王恭作为盟友,将力压大族,成为新贵。

  可惜的是,这件事功败垂成。殷仲堪意志不够坚定,优柔寡断,又想成功,又怕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以他不敢孤注一掷。王恭受挫之后,他便立刻为了自保而选择了同司马道子妥协。

  在同司马道子妥协的条件中的其中一个,便是殷仲堪要司马道子让新皇下旨,强调自己荆州刺史的身份不变,强调自己在荆州主政的权力不变。这便是他很清楚,必须有朝廷的背书,否则他这个荆州刺史将很难做事。

  桓氏和弘农杨氏是世家大族,殷仲堪所能依仗的只有他的官职。先帝死后,殷仲堪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迟早会疏远,因为在桓氏看来,荆州之地硬生生被一个外人所掌控,那其实是眼中钉肉中刺。之前有先帝为殷仲堪撑腰,现在殷仲堪凭什么可以掌管荆州?

  王绪乃大族出身,对这些微妙的东西心知肚明。所以,在分析了这一切之后,他请求司马道子不要操之过急,先分化他们内部,令其削弱,之后再横扫之。否则,朝廷进攻,反而会让他们同仇敌忾。

  压力要给,有压力才能让他们内部生出许多变数。但是压力不能过大,那会激发同仇敌忾之心。

  司马道子听从了王绪的建议,所以,在王愉接手江州之后,司马道子又抓住机会劝说杨佺期回梁州。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杨佺期离开豫州,绝不像是外表那般简单,那回让殷仲堪感受到极大的压力,有唇亡齿寒之感。殷仲堪一定会有所动作,而他的动作越大,在荆州便会同桓玄的势力之间的摩擦越大。

  事实上,其后发生的事情甚至超过了司马道子和王绪的预期。在荆州的耳目传递来的消息表明,殷仲堪和桓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