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二四三章 救援(二合一)
第(1/3)页
拓跋珪的骑兵增援而来,魏国骑兵人数近五万人,别说是骑兵了,便全是步兵,也呈碾压之势。
在这种情形下,魏军自然不会畏惧保守。拓跋珪一声令下,数万骑兵从东西两侧,沿着山崖冲击而至。
燕军士兵拼死抵抗,但人数悬殊,兵种悬殊太大,根本无从抵挡。魏军骑兵冲入燕军阵型之中,弯刀起落,血肉横飞,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慕容农一面下令兵马收拢阵型,利用树木山石和简易的掩体进行反击,一面急切的思索对策。眼下的情形,想要守住阵型是万万不可能的,己方兵马很难长时间的坚持。必须要想办法脱身。或者脱离对方骑兵的攻击方可有转机。
思来想去,慕容农决定下令兵马退到山崖下方的河滩码头上。这么做看似是不明智的行为,因为对方将占据山崖上方的高点,居高临下的用弓箭打击己方,己方必然死伤惨重且无法还手。
但是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则摆脱对方大量骑兵的冲击。对方骑兵不可能从狭窄的山崖隘口冲下来,地形太狭窄崎岖,骑兵根本施展不开,河滩渡口位置上也容不下太多的兵马。他们若是敢这么做,那便是自己找死。
他们唯一可能进攻的方式,便是下马以步兵的方式进攻。这便是将骑兵的优势白白浪费,强行拉到和己方同一战力水平。这种愚蠢的行为,对方应该不会去做。
第二个好处便是,渡河行动其实已经失败,为今之计必须考虑撤离。占据河滩渡口之地,一旦风浪停息,对岸筏子和木排抵达,可以迅速登上撤离。如不能撤离,最终还是死路一条。
慕容农不愧是颇有领军才能和智计之人,不得不说,眼下这是唯一的可能的生路和解法。当然,这么做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事不宜迟,慕容农下达了命令。燕军兵马开始顺着左右山崖隘口通道往下方河滩撤离。魏军显然意识到了对方的意图,骑兵兵马猛冲猛攻,将燕军的阵型强行切割,将燕军兵马大群大群的滞留。
未时末,经过了一个多时辰的厮杀,慕容农率领八干余燕军成功的撤到了下方河滩上。但超过六干燕军被滞留山崖南侧,被魏军的骑兵包围隔断。部分燕军士兵不知道魏国骑兵的凶狠,还以为投降可以活命。但丢下武器的他们全部成为弯刀下的尸体。其余燕军见状知道难以幸免,于是拼死反抗。不到半个时辰,被全部屠戮的干干净净。不过他们倒也拼死造成了魏军骑兵的干余死伤。
退到河滩上的燕军也并没有因此便万事大吉。
河道上的冷风刺骨,黄河之上波涛起伏,河滩上的燕军兵士浑身冰冷,一个个冻得嘴唇乌青瑟瑟发抖。
更可怕的是,上方崖顶的魏军居高临下放箭,下方的燕军兵马完全死活靶子。大量的箭支倾泻而下,将河滩上的燕军士兵大量射杀。而山崖下方的死角之处只能容纳不到三干兵马,其余的燕军士兵无处躲藏,除了抱头鼠窜赌运气之外,便只能祈求老天保佑了。
好在很快兵士们想到了办法,那便是用死去的己方兵士的尸体搭建成尸体的掩体,或者干脆爬到死人身体下方,以死尸作为盾牌保住性命。整个场面惨不忍睹,河滩之上到处是尸体和伤者,以及面如人色,冻得身体僵硬的燕军士兵。
慕容农蜷缩在山崖下方的一处凹陷处,他的神情麻木,双目流泪不止。一方面是为这些兵士的死而悲痛,一方面也是因为冷风的刺激。透过朦胧的泪水,他看向大河对岸烟雾迷蒙之处。他看到了对面河滩上和山崖上方的己方兵马,但此刻虽只有一河之隔,他们却根本无法增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慕容农知道,此刻他的命运取决于老天爷是否开恩。另外也取决于对岸的慕容宝,是否想要自己活着。生的希望渺茫,但他必须坚持。
南岸崖顶之上的魏国兵马射光了两壶箭,终于停止了射击。
拓跋虔找到了站在山崖上的拓跋珪,向他请命。
“大王,请允许我率领兵马杀下河滩,将剩余的敌人全部杀死。他们龟缩在下边,岂能容他们活着。我只需率五干儿郎,便可将他们全部斩杀。”
拓跋珪大笑道:“陈留公,我相信你可以率军将他们杀的干干净净。但并无这个必要。他们已经是穷途末路之徒,还费那气力作甚?此刻他们巴不得我们下去进攻,好给他们一个拼命的机会。我大魏将士的性命可不能随便断送。这样的天气,要不了几个时辰,他们都要活活冻死。天很快就要黑了,夜晚更加的寒冷,或许还会下雪,他们撑不了多久的。儿郎们也都累了,天也冷,莫如生起篝火,烤羊吃肉喝酒,待得他们全部冻死了,再下去收拾残局也不迟啊。”
拓跋虔闻言点头,这倒是实情。站在这山崖之上片刻,身上便已冰冷。山崖下的那些人正当风口,如何能吃得消。既然如此,便也不必去冒险。
当下,魏国骑兵于山崖背面升起篝火,兵马原地搭起防风帐,就地吃喝歇息。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下方河滩渡口处剩下的五干燕军在呼啸的冷风之中煎熬着。每一秒的时间,对他们而言都是极度的煎熬,都像是一天一月甚至一年那般漫长。寒风呼啸,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