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三七八章 逃离(二合一)
第(2/3)页
周毅点头,躬身道谢。
法汰笑道:“去吧。明日一早,跟我们去西城。出城之后,能不能走脱,便看你的造化了。老衲能帮你的也只能到此了。”
次日清晨时分,瓦官寺前殿钟罄轰鸣。数十名僧众在此聚集。法汰带着周毅抵达之时,众僧人纷纷合十行礼。周毅跟在法汰旁边,手里捧着一叠厚厚的佛经低着头,僧人们倒也并没有特别的在意他。瓦官寺僧人上干之众,来来去去的每天都有。今日这数十人只是僧人中的极小一部分而已。平素其实也认不周全所有人,加之又在主持身边跟随之人,也没人去特意询问。
一行人出了瓦官寺,沿着街道往西城门方向走。一路上遇到百姓跪拜,法汰便上前问候,布施面饼等物,诵经宣号。
不久后抵达西城门,西城门口百姓不少,守城兵士正在逐一盘查。一名僧人上前同城门兵士交涉,此次布施弘法之会自然是提前做了报备的,这种事在大晋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所以僧众很快得到允许,人员大车排队出城。
城门口守军逐一的盘查僧人,询问法号和在寺中的身份。轮到周毅的时候,周毅的心砰砰的跳,因为那些兵士的目光盯在脸上,像是看破了他的身份一般。好在准备的够充分,兵士们对这个叫慧明的小沙弥也没有特别的注意。周毅顺利的跟随僧众们出了西城门来到城外空旷之处。
布施弘法大会就在城门口举办,其实就是僧人们席地而坐,由法汰主持诵经讲法,进城的百姓们便围过来听。他们当中倒也并不是个个都对佛法有兴趣,但关键是讲经之后可以领到一份寺庙布施的食物,那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正是腊月荒天,京城去年经历长久的战火和折腾,百姓之家很多人家已经陷入饥荒之中。寺庙僧人的施舍虽然微薄,但还是能够解燃眉之急的。
一切布置完毕之后,法汰主持端坐蒲团之上,众僧众纷纷围坐一旁,敲起木鱼法器,开始集体诵经。城门口的百姓也纷纷聚拢而来,所有人都坐在空旷的地面上,寒冷呼呼的吹,却也不管不顾。
待围拢了百十人之后,法汰开始讲经。今日所讲的是《浮屠经》,此经乃佛教入门之经,内容无非是介绍佛教创始之人释迦牟尼,以及佛教的宗旨和一些基本的道理。什么出家在家修行,什么布施持戒禅定等修行的法门和规矩等等内容。
这自然也是有的放矢。针对普通百姓的讲经布道,自然要从最基础的经文和内容来讲起。
周毅坐在后首蒲团之上,听着法汰侃侃而谈,心中却哪有心思去听。城门口左近的兵士起初还盯着这边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了无兴趣。周毅知道是时候了,于是他悄悄起身,慢慢的往侧首官道上走去。半路上,他戴上了一顶布帽,遮住了光秃秃的头。没有人注意到他的离去,走了百步远,已经到了树林之侧,周毅这才转过身来,看向布施讲经的地方,缓缓跪地,向着法汰叩首。
那一刻,法汰转过了头,口中讲经不停,但却微微颔首。
周毅磕了三个头之后,起身钻入林木之中。之后从阡陌小道,绕行最为难行的道路,避开官道直往北去。从晌午一直行到天黑时分,终于抵达了大江南岸江边。之后寻到了一艘小船,以身上最值钱的银锁片作为船资,诱的船家冒险偷渡。夜晚江面兵船出奇的多,船家说比之平常多处数倍,直喊后悔。但终究是偷渡成功,抵达了北岸。
一旦到达北岸,周毅便撒开手脚狂奔,半夜时分,精疲力竭的周毅一头扎进了大江北岸的一处东府军警戒哨所之中。
……
乌衣巷楚王府中,桓玄眉头紧皱的坐在大厅之中。厅中高高低低坐着十多名心腹之人。他们正在商讨发现的敌情。
两天前,桓玄接到了李徽的亲笔信,那封信上,李徽用最为严厉的口气对桓玄下了最后的通牒。
桓玄很愤怒,还没有人敢对自己说出这般威胁的话。要自己十日之内放了庾冰柔母子,并将庾冲的脑袋送交东府军。如若不然,便要率东府军发起进攻。
桓玄当即召集众人商议此事,最后除了桓谦之外,所有人都表达了愤怒。表示李徽欺人太甚,拿楚王当什么人了,居然敢对楚王发号施令。
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李徽并无能力进攻京城。有大江天堑阻隔,荆州水陆兵马以及中军近二十万之众,李徽只是说说而已,除非他自找苦吃。
桓玄心里当然有些担心,但事已至此,示弱是不可能的。众人又是一致的表示不妥协,分析局面后表示那只是李徽的嘴炮,不必理会云云。桓玄便也释然了。
他当即回了一封信,以朝廷的名义对李徽进行了训斥。表示李徽胆敢妄动,不但庾冰柔母子的性命不保,而且朝廷将会调动兵马对徐州展开围剿,惩罚李徽的行为。
这两日,朝廷兵马开始调动。城头开始驻军,姑塾等地的兵马也开始备战。桓谦在京口的水军也开始加紧布置,巡弋大江进行警戒。
在朝廷里,桓玄也开始吹风造势,表示徐州李徽言行不轨,朝廷上下要随时做好同李徽作战的准备。
刚刚平复了不到半年时间的大晋朝廷上下又陷入了恐慌之中。
桓玄本想以这种造势和调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