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四一二章 偷渡(二合一)
第(2/3)页
的座船抵达码头,桓胤桓蕴忙上船拜见。
“侄儿见过叔父,叔父一路辛苦。是否回姑塾歇息一番,并商议渡江进攻大计。”
桓石生坐在船厅之中,看着这两个堂侄儿,面色不悦。桓石生是桓豁之子,和桓嗣桓谦等人是嫡堂兄弟。桓胤桓蕴等人则是第三代了,也并不亲密。桓蕴倒也罢了,那桓胤年纪轻轻便借着他父亲桓嗣之力当了吏部尚书,而桓石生的儿子至今还是军中司马。而长兄桓石虔的儿子桓振也不过是寻阳太守之职罢了。这多少让人有些生气。
“陛下诏书你们都接到了吧,陛下要我们十日之内出征。今日已经是第八天的,岂能耽搁?渡江进攻的大计倒也不用商议了,我自有主张,你二人听命于我便是。”桓石生道。
桓胤躬身道:“谨遵叔父之命,但不知如何计划?”
桓石生道:“很简单,今晚渡河。我水军派出二十艘重楼战船护送,令腾出一百二十艘船只运送姑塾步兵进攻北岸。黎明前,三万兵马务必全部渡河,之后马不停蹄进攻历阳。我已任命桓振为前锋将军,姑塾兵马交由他指挥作战。之后我率水军一万从支流进入助战。”
桓胤忙道:“那我们呢?姑塾兵马为我阿爷麾下之兵,阿爷交代了,此番要我领军攻克历阳,直捣广陵。”
桓石生笑了笑道:“你阿爷从吴兴刚刚回京吧,听说遭受了些挫折。不过也好,安心在京城守城便好。此番渡江进攻便不用他操心了。陛下已任命我为征北大将军,统帅姑塾兵马,自不必你阿爷操心。至于二位贤侄,可留在姑塾调度物资,协助于我。”
桓胤紧皱眉头,欲言又止。
桓石生道:“此番进攻,不容有失。我可不能寄希望于没有领军打过仗的人。二位贤侄固然能力超群,但毕竟历练不多,所以不宜为前锋领军作战。”
桓胤忍不住沉声道:“但叔父却觉得桓振能领军是么?”
桓石生看了桓胤一眼,冷声道:“茂远。你要同桓振相比较么?桓振的阿爷你知道是谁么?那是我桓氏第一勇将桓镇恶。当今陛下都对他敬畏有加。桓振从小便跟随其父在军中,大小战斗经历过多场,浑身杀敌本领,满腹领军谋略。你自小读书,未曾领军,岂能相比?如今,如此重大进攻之责,我不倚重于他,反倒要让你领军?若败了,你能担责?”
桓胤面色难看,轻声道:“侄儿明白了。”
桓石生淡淡道:“你明白就好,后勤之事也极为重要,干系大局,你一样可以有所建树。将来,你有领军之能,自可领军作战。而现在,你只需听我安排便可。”
桓胤躬身称是,不再多言。他很明白桓石生要干什么,他不过是想要将姑塾之兵全部攫为所有,此次北上进攻的功劳,不会给自己分毫,而要给他的亲侄儿桓振和他麾下将领罢了。
其实桓氏内部的矛盾由来已久。特别是桓豁一脉,本就不满桓冲一脉。当年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桓豁病逝,桓冲接任荆州刺史而非桓豁之子掌荆州,便已经引起了一些非议。只不过桓冲德望高隆,为人方正,在桓氏内部和朝廷之中威望甚高,也是桓温临死之前指定的领军之人。故而没有太大的争议。桓冲也一碗水端平,当时桓石虔桓石民等桓豁一脉皆受重任,反倒是他自己的儿子桓谦桓修等人并不担任要职。比如桓谦,当初便是跟在桓石民身边统领水军,是副职身份,并无实权。
桓氏式微之时,自然也没什么可争的。但在近几年,桓嗣桓谦风头正劲,攫取水陆军要职,便引起了桓石生等人的不满。桓豁一系子侄孙辈心中自然有想法。如今,桓谦战死,桓嗣战败,这种时候桓石生若不为乘机攫取利益,岂非错失良机。
对桓石生而言,此番渡江进攻是最好的崛起的机会。又怎肯让桓嗣桓谦之子领军进攻,攫取功劳?自然是让桓振等桓豁一脉的子侄领军,将姑塾兵马攫取在手,将功劳全部归于自己。
桓胤自然明白这道理,可惜目前父亲桓嗣刚刚铩羽归来,受到了陛下的斥责,被命令留在京城协助守城。这种时候,自然没办法跟桓石生争论。只能暂且听其命令,之后再告知阿爷,想办法扳回一程了。
当晚,北风变小,不久后雪花开始飘落。初更时分,在茫茫大雪之中,姑塾兵马开始登船渡河。
二十余艘重楼战船在大雪之中率先逼近北岸。
此次渡河的地点经过精心选择。历阳郡大江渡口有两处,一处是常用的横江渡。此处江水平缓开阔,可供大量兵马同时渡河上岸。另一处是一处野渡,是根据季节水位变化时而可用,时而不可用的一处无名渡口,位于横江渡下游三十里之地。此处江面狭窄,对面还有峭壁悬崖,其实并不是适合大军渡河。此刻是冬季,江水下落,野渡也暴露了出来。
桓石生选择了从野渡渡河,原因很简单,横江渡是主要渡口,东府军在渡口对岸设置了大量的防御设施,严密防守。
桓石生可不傻,他知道东府军火器的厉害。这种争渡抢滩的行动,对方占据有利的地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