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四二零章 血海(二合一)
第(2/3)页
度依赖火器,以至于基本作战技能不扎实的情形做过反思。当时李徽便得出了一个结论。在科技制造工艺极为落后的这个时代,自己完全靠着穿越的技能强行拔高了科技的发展,强行制造出火药火器来,希望以此制霸天下,横扫万方,其实是走入了一种误区。
在财力物力和科技水平制造水平都低下的时代,这种想法完全不符合实际。穷兵黩武的去做这件事,其实是本末倒置。拿徐州而言,就算让百姓饿肚子,过苦日子,也无法满足火器火药所需要的消耗。所以,不可本末倒置,而要因时制宜,根据当下的情况来指导军队的建设。
那便是,以火器作为辅助,打造一支以冷兵器作战能力为主的强大军队。这样既符合实际的情形,也能在火器的辅助之下迅速提高整体的战斗力。更不必穷兵黩武,以牺牲民生和发展为代价来强行推广火器。
枞阳之战后的这两年多来,李徽贯彻了这种思想。虽然火器火药的发展并没有停止,并且不断的更新工艺,克服困难精进。但是这一切都在预算的范围之内。
东府军如今的火炮数量,包括很久以前铸造的那些老式的火炮,用于各处重要城池防御的火炮的总数量也不超过三百门。最近两年铸造的新式火炮不过两百门。
火铳兵的总数量也不过六干余,占东府军总兵力不足小半成。其他如手雷炸药包这种物美价廉的火器倒是生产了不少,但也在总体考虑了其他火器弹药消耗的情形下做了合理的分配。
与此同时,大力的挖掘东府军的冷兵器作战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建立扩大骑兵和水军兵种,增强东府军将领的指挥能力,普通士兵的作战技能等,成为了东府军重点强调的作战能力。
李徽就是要打造一支即便没有了火器在手,也能决战决胜的战斗力强悍的兵马。这才是东府军真正能够立足的根本。
谢玄当年为何不肯接受自己的火器的赠予的原因,李徽在这几年终于想通了。固然因为谢玄性子高傲,骨子里不肯认输,不希望借助李徽之力的原因。而更多的则恐怕是谢玄知道火器给北府军带来的未必是好事,而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能力。在火器和火药的制作控制在李徽手中的情形下,谢玄恐怕也意识到那不是他想要的北府军的能力,会在关键时候受制于人。真正属于北府军的,便是苦苦训练的冷兵器作战能力,这一点无需借助外力,永远属于北府军自己。
恐怕也正因如此,当年北府军数万兵马,面对数十万秦军在淝水之畔作战时,才能临危不乱,最终觅得机会大破秦军,成就北府军不世之威名。
在枞阳之战后,东府军的建军思路做出了改变,对于将士本身能力的训练成为重点。两年多过去了,今日便是检验成果的时候。
双方兵马冲击在一起,十余万人将前营内外铺满,方圆五六里的战场上全部是搏杀的兵马,宛如蝼蚁一般翻涌蠕动。
具体到战场上的激战细节,血腥程度难以言喻。那是真正的最为原始的肉搏作战,每个人都是最为原始的动物,狰狞恐怖,业牙咧嘴,宛如魔鬼一般。鲜血残肢在空中飞溅抛飞,长刀砍在血肉骨头之中发出的咔咔之声,长枪刺入对方胸腹,拉出对方肠子发出的恶臭的味道,临死之前的惨叫和哀嚎,状若厉鬼的浑身浴血到处是伤口的惨像。每一个场面,每一个声音,每一个感官能够感受到的情形,都会让你窒息而疯狂。这宛如地狱一般的场景,恰恰发生在人间,发生在郎朗天地之下。
战斗开始之后,双方的死伤便直线上升。每一刻都有人头断身残,每一息都有大量的生命流逝。此次此刻,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命如蝼蚁,命如草芥。每一名兵将,上一刻还生龙活虎砍杀别人,下一刻便被其他人杀死。
双方一开始的死伤人数相当,局势相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战斗力的高低便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局面便开始变化。
东府军兵士本来就底子不弱,参加东府军的兵马都要经过李徽设计的魔鬼一般的训练科目。管你是养尊处优的大族子弟,还是寒门出身的百姓子弟,在进入东府军中之后都要经历严酷的身体训练和意志上的磨练。这是东府军建军以来便一直在做的事情。
所以,东府军在身体素质上根本无需担心。所谓的改造便是在作战技能兵种协同、肉搏作战之中的战术,小队之间的协同作战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训练。东府军在过去两年里,专注的训练科目便是这些。
干人队百人队如何作战,乃至以十人和五人为作战单位如何在战斗中的协同。兵种的协同作战上,原来的兵种单一分开的队伍,到兵种混编,便于作战协同等等,都是钻研和训练的内容。
简单来说,原来的东府军各兵种是成建制的。弓弩兵、长枪兵、刀盾兵、槊兵等兵种各自成队。远程和近战的兵种或可如此,但是近战兵种这般分开作战便并不合理。李徽的军改,便是以实战为场景,将各兵种打散重组,形成多兵种的混编兵马。
比如一个十人队,之前或许全是长枪兵,但现在则包括了长枪兵长槊兵刀盾兵弩箭手长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