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二章 对策(二合一)_代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四三二章 对策(二合一)

第(1/3)页

  夜黑如墨。

  李徽居处大堂上灯火通明,高高低低的坐着十几个人。从京口前来的周澈,从徐州赶来的荀康赵墨林等人。以及东府军一干高级将领,包括在攻克姑塾之后回到京城的郑子龙等人,可谓是悉数登场。

  气氛是凝重且愤怒的,仿佛弥漫着满屋子的火药,一根柴火便能点燃。因为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刘裕拥立司马德宗的事情,这让他们出离了愤怒。

  李徽坐在案后微笑看着众人,敲了敲桌子开口道:“诸位,说说吧。关于刘裕的事情,我当如何应对?”

  “主公,还能怎么应对?我建议,即刻率军,进攻寻阳豫章,剿灭刘裕这贼子。杀他个片甲不留。”李荣不待其他人开口,站起身来挥舞着拳头大声叫道。

  “正是,李将军说的极是。跟那厮客气什么?率军伐灭就是。”蒋胜等一干将领大声符合了起来。

  李徽摆摆手道:“伐之?理由呢?”

  李荣一愣,沉声道:“要什么理由?这厮……这厮当年偷窃我火药火器秘方,背叛主公……”

  李徽沉声道:“那是私人恩怨,是他品德有亏,以此为理由便可伐之?他现在攻下了寻阳,拥立陛下复位,俨然已经是匡扶大晋社稷的功臣。此刻我东府军伐之,天下人怎么说?师出有名否?”

  李荣愣住了,面色涨得通红,一时说不出话来。

  “要什么师出有名?主公,你就是太顾及这些了。做大事,岂能瞻前顾后?如此犹豫不定,岂非坐失良机,为人所制。”赵墨林火爆脾气,他坐不住了,大声道。

  李徽看着他道:“墨林兄,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显然事情不是你所说的那般简单。师出有名乃是道德人心和内部共同认同的关键,更是战斗力。正义之师对不义之师在士气上便碾压对手,那可是在某种程度上比装备战力人数更重要的东西。否定了师出有名,我东府军同那些争夺地盘利益的兵马何异?否定了作战的正义性,我李徽和那些只知道杀戮,霸凌,掠夺他人的人何异?那些人,又何曾有好的下场。这世道,要想永久安宁,靠的绝不单单是武力,更重要的是规则的建立,道德礼仪体系的回归和人心的所向。杀来杀去,那是我们的要的结果么?”

  赵墨林长长的叹了口气,他当然不是不懂这些,他只是恼怒被刘裕抢了先机,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主公所言甚是。出兵也要师出有名。那刘裕抢了先机,如今他摇身一变,变成了匡扶社稷的功臣。天下人哪里明白他是挟天子以自重,都会认为他是匡扶大晋的忠诚。此刻我东府军攻之,确实是师出无名,令天下人背弃。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名正言顺之兵,方无往而不利。主公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将来天下太平,靠的是规则礼仪和人心等等,武力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否则,便如秦国一般,一时强盛,还不是分崩离析?何来太平?”荀康缓缓说道。

  赵墨林怒道:“德康,你说的倒轻松。那依你之见当如何?主公辛辛苦苦打下京城,赶走桓玄。刘裕那厮窃取天功,摇身一变倒成了匡扶社稷的功臣。难道倒要打落牙齿咽下肚不成?”

  荀康拱手道:“墨林兄稍安勿躁。刘裕以奸谋一时得逞罢了,如何长久?我主难道图谋的是谁为匡扶之臣么?我们图谋的是天下,何必去计较刘裕所为?若今日主公只是为了入京执掌大晋权柄而已,则刘裕此举自然是可恶的。可是,我们难道志在于此么?”

  苻朗哈哈大笑道:“德康兄所言极是,墨林还是太急躁了些。我主所图乃是天下,这么点事算个屁。”

  赵墨林咂嘴点头,脸上露出笑容来。

  李徽甚为无语,什么时候这些人当着自己的面这样公开的谈论这样的事情了?自己可是多次严令他们不要乱说话。看起来,他们私下里便是如此交流的,根本已经不加掩饰了。

  “咳咳。回到正题上来。谁告诉我,我该怎么应对呢?”李徽咳嗽打断道。

  周澈在旁沉声道:“主公,依我之见,咱们不妨也效仿之,立新君辅佐便是。这样可化解被动局面,不让刘裕挟君自重。”

  苻朗一拍大腿叫道:“好主意,周都督这个主意真是妙。咱们也立个皇帝便是,分庭抗礼,那刘裕又能如何?”

  一群人纷纷附和。荀康皱眉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若这么做的话,那便不免要再起兵戈了。总不能有两个大晋。”

  “那就打他娘的。咱们也有皇帝在手,这回师出有名了吧。”蒋胜大声道,

  荀康看向李徽,李徽微微摇头道:“不可。那样做不是师出有名,而是授人口实,制造分裂。我们没有任何的必要要这么做。陛下已经复辟,诏书已下,天下皆知。我们另立新皇,这和直接攻桓玄有什么两样?天下人的眼睛雪亮的,会将一切归咎于我们。”

  荀康点头道:“主公所言甚是。这件事要做,也晚了。若是攻下京城便立新君,随后刘裕要是这么做了,那便是他的不是了。伐之便名正言顺。偏偏被他抢了先。”

  “那便宰了他……”郑子龙忽然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

  众人身子一抖,瞠目看着郑子龙。李徽忙摆手道:“我是这么想的。既然事已至此,便接受现实。我将上奏陛下,迎陛下归于京城。其后的事情,见机行事。”

  众人闻言,沉默不语。

  李徽继续道:“刘裕很聪明,也善于抓住机会,所以,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务必收起。诸位各司其职,各领其事。眼下最重要的是赈济之事,各位要尽心尽力。”

  众人齐声称诺。

  李徽大声道:“诸位,不必黑着脸,天塌不下来。世间之事,本就多磨。诸位又何必看不开?有人想玩手段,咱们就陪他玩一玩,看他到底有多少的手段。呵呵呵,‘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倒要看看,他怎么个气吞万里如虎。”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李徽离案而去。

  ……

  数日之后,李徽的奏折送达豫章。刘裕亲自拿着奏章呈递给司马德宗。

  “臣闻陛下之诏,欢欣鼓舞。陛下重登大宝,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