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四章 夜宴(二合一)_代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四三四章 夜宴(二合一)

第(2/3)页

钱。”

  众人微微点头,这两句倒也工整,倒像是描述今日宴饮。固然应景,倒也寻常。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徽沉声吟道。

  众人听这两句,心中陡然一滞,只觉得心头塞了什么东西一般。微笑的神情也缓缓收敛,眉头纷纷皱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徽继续吟道。

  众人脸上已经殊无笑意,只觉得心中郁结难当,情绪低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徽扬声继续吟诵道,旋即用激昂的声音继续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众人听到最后两句,皆长吁一口气,露出释然之色来。

  谢道韫看着李徽,面带微笑,心中长吁一口气。郎君从不让人失望,这首诗无论立意还是格调,都高出苻朗的太多。

  若说苻朗的诗是慨叹人生路途艰难的话,那李郎这首便是一个背负干钧重担万般负担之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跋涉,而最终突破了冰河雪山,战胜了自己的迷茫和茫然,最终得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

  苻朗的诗深沉低回,令人郁结慨叹,而李徽的这一首则是峰回路转,让人相信前方有希望,有光明。从格调上,便已经截然不同了。

  在众人的纷纷赞叹之中,苻朗拱手道:“主公这一首,我不如也。”

  苻朗是识货的,他自知道高下。

  李徽摆手笑道:“文无高低之分。况且我这首也是受你启发的应和之作。只不过,我认为行路虽难,终不可丧失信心和希望。我一向认为,希望就在前方,哪怕冰塞雪满,走过去便是鲜花盛开,便是阳光坦途。只要咬着牙走,便终能抵达。”

  众人闻言纷纷叫道:“说的好,正当如此。”

  李徽笑道:“其实,最近的事情,我知道许多人心中郁闷,情绪低落。许多人不明白我为何要退让,为何东府军要退军。上下人等都认为我李徽不该如此。你们心中的不解和郁闷我是明白的。但是,我想说的是,为情绪左右,误判局势的轻率行动是容易的,但也是会招致失败的。我所做的,是我认为的最好的方式。我从未退缩,只是我进取的方式你们不理解。我相信万事都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我们今日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引水而挖渠清淤,看似无为,其实不然。相信我,我心中有数。诸位,世事洪流如大江,终将流淌向大海的方向。顺势而为,而非强行拦阻才是明智之举。冲破堤坝的那不是主流,而是洪涝灾害,但最终归于大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若主流在我,你们担心什么?若我们只是支流,只是毁堤之后的逆流,你们又在期待什么呢?墨林兄,元达兄,诸位,你们说是也不是?”

  众人听了这番话,纷纷点头,心有所悟。确实,最近人心低落,便是因为李徽的退兵的决定。人们不明白,这种时候李徽为什么会愿意退兵。李徽在内部自然做了些解释,但有些事不是解释便能说服的,所以之后李徽也不再多解释此事了。

  今日李徽这番话其实也不是解释自己为何要那么做,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告诉所有人一些道理。就像他适才那首诗中所言的那样,终究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时候,只是此刻是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时刻罢了。

  众人散落各自相谈喝酒,李徽则和谢道韫被谢琰和谢汪两人拉到一旁说话。

  谢琰拱手道:“弘度兄,此番我本打定主意跟你去徐州的,你却又要我留在京城。哎,我其实根本不想留在这里,只想随你们一起去徐州。”

  这样的话其实也不是谢琰第一次对李徽说了,在李徽决定举荐谢琰领中军,留在京城之前,李徽便已经征询了他的意见了。当然,谢琰确实是不肯的,李徽也进行了一番劝解。

  李徽笑道:“瑗度啊,这样的责任你不担谁担呢?也唯有你担之了。陈郡谢氏经历过去这七八年的剧变,也该要展现力量,从低谷中崛起了。我答应过阿兄,绝不容陈郡谢氏式微下去。眼下显然便是好机会。你本就是理政之才,此番留在京城理政领军,也可发挥你的能力。我这也不算是私心,而是量才而举。”

  谢琰苦笑道:“弘度兄,你就莫说这些了。你还是跟我交底吧。我留在京城,该做些什么?这样的大晋,还需要理政么?没有这个必要了吧。”

  谢汪在旁忙道:“瑗度,这叫什么话?大晋一日未亡,便不能说这样的话。弘度举荐你我兄弟在京,那是对我谢氏莫大的帮助。你我当努力行事,万不可辜负弘度,辜负朝廷。”

  谢琰苦笑道:“阿兄,你说的对。”

  谢琰并不想反驳自己这位堂兄的话。谢汪被任命为散骑常侍之后甚为高兴,加之司马道子桓玄等人倒台之后,司马德宗复位,不日将回京。对谢汪而言,这是大晋重新中兴的征兆。他谢氏本就是大晋豪族,他希望借此能够振兴谢氏,像以前的谢氏一样成功。所以他和谢琰的心态截然不同。

  谢琰经历颇多,也早已经明白了一些事情。和谢汪早已不是同样的心态了。但谢琰又怎会去怪谢汪的想法,虽为谢氏一门血脉,但已经是不同的路子了。

  李徽微笑道:“瑗度,我其实没有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