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六章 河西(二合一)_代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四三六章 河西(二合一)

第(2/3)页

吕绍之上其实还有两个哥哥,庶长子吕篆和庶次子吕弘。

  为了安抚吕篆和吕弘的心,除了跟他们解释这是按照嫡长继位的原则让吕绍即位之外,还分别让吕篆和吕弘担任太尉和司徒之职,太尉掌军,司徒掌政,兄弟两人辅佐弟弟吕绍治理凉国,兄弟齐心,皆大欢喜。

  然而,这毕竟是吕光美好的心愿。今年二月,吕光病逝于姑臧宫中。吕绍因为担心,叫来交好的堂兄骠骑将军吕超商议对策。吕超建议吕绍秘不发丧,等他调集兵马前来再宣布吕光驾崩的消息,等吕篆和吕弘到来之后,便将两人拿下杀死,这样便可保证不会生乱。

  吕绍先是答应了,但又后悔害怕了。吕篆得知消息,进宫之后,吕超埋伏人手准备动手,几番示意吕绍下令,吕绍却不敢下令。

  吕篆出宫之后,吕弘得人告密,得知吕绍和吕超之谋,便劝说吕篆杀吕绍吕超自立。

  就在吕光出殡之前的那天夜里,吕篆带着数百人进了宫。一幕兄弟相残的大戏便在吕光的灵柩前上演。最后的结局是吕绍自杀,吕超逃走。吕篆得了大位。

  然而事情没完。吕弘突然又以吕篆篡位为名起兵,联合吕超讨伐吕篆。这兄弟二人正打的不可开交,凉国上下一片混乱。各方势力纷纷站队,互相虎视眈眈,各打算盘。而刘勃勃正是看中了这个时机,才立刻出兵进攻。

  次日凌晨时分,河滩上的兵士们纷纷起身。夜晚的寒冷让他们颇为折磨,身上冰冷。但他们很快喝到了一碗带着羊肉淡淡香味的热汤。二十只羊固然是不可能让上万人能吃到羊肉的,但是熬了一夜的几十大锅的汤水还是能喝上一口的,反正河水多的是。飘着淡淡油花的汤水,加上硬邦邦的面饼一泡,滋味还真的不错。

  暖了身子之后,兵马准备开拔。

  前方金城郡的部分地区已经是匈奴秃发部落的势力范围,刘勃勃不得不加以小心。秃发部首领秃发傉檀手中拥兵五万,实力强劲,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灭之局。

  刘勃勃做出了部署,他命乙斗率七干步兵作为先头部队往西行军,自己和叱以鞑率三干骑兵则远远跟随后方,拖后十余里。这种阵型很是奇怪,有人怀疑刘勃勃是害怕遭遇敌人,所以才率骑兵躲在后面。那七干步兵老弱居多,骑兵才是青壮精锐,以老弱突前精锐居后,不知何故。

  但命令下达之后,众人不敢怠慢,只得按命令行事。七干兵马过河之后缓缓向西,一路往金城郡方向而去。

  戈壁宽广,一望无际。在戈壁之上,矗立着许多被风沙侵蚀的地形,望之似城池城墙一般,其实都是风沙雕琢之后的地貌。当地人谓之鬼城。因为夜晚会有鬼哭狼嚎之声传来,当地人避而远之。

  但是刘勃勃的步兵行走的方向却是贴着这些鬼城的边缘行走。每看到戈壁鬼城,兵马必靠近而行。那正是因为敌人随时会出现,随时会进攻。而这些嶙峋地貌的鬼城,则可为天然防御之所。里边地形复杂,骑兵难行,可作为拒守之所。

  从晨间到傍晚,步兵兵马行出六十里,抵达另一处融雪溪流之地。此处已经是距离戈壁边缘不远的地方,再往前便是金城郡的核心地带,拥有高大山脉和平畴地带的宜居之处了。

  领军的乙斗决定在此扎营。今日一天提心吊胆的赶路,兵马困乏,不能赶路了。乙斗下令,所有人都取了水去往距离水源两里之外的一座风蚀鬼城旁边露营。这是为了以防万一。

  天黑之后,夜风变得强劲。鬼城之中发出各种鬼哭狼嚎之声,那是风在复杂地形地貌之中穿插发出的声音。但对于这些兵马而言,却认为真的有鬼怪在里边,一个个下的瑟瑟发抖,蜷缩在一起暗自祷祝,希望鬼怪莫要找自己麻烦。

  乙斗并不在乎这些,他也不信鬼怪之说。他现在担心的是自己和这七干兵马的安危,担心的是敌人今晚会不会突袭。

  根据少主出发前跟自己说的计划,乙斗率领的这七干步兵其实就是诱饵,就是为了引出秃发傉檀的兵马进行攻击。而根据少主的预测,今日秃发傉檀必会进攻,很可能是在傍晚或者是天黑以后。因为他会趁着己方人困马乏放松警惕之时,同时,他们接到禀报出兵前来也需要时间。

  金城郡其实只有一部分属于秃发傉檀的地盘,另一部分属于姚秦所辖,实则为边境之地。而秃发傉檀的兵马集中于广武郡和西平郡。发现大股敌人入侵,就算是骑兵,也需要一天时间抵达。

  乙斗对少主的判断很信服,他也认为今晚会很危险,所以才会选择在鬼城旁扎营。鬼怪未知,但敌人的刀剑可是更加实在的威胁。乙斗其实最担心的是,少主的破敌之策会不会成功。少主率三干骑兵此刻已经不知所踪。从午后时分便再也没有了联系和踪迹,这令乙斗颇为忧虑。

  二更时分,在呜咽的鬼城风声之中,有兵士听到了马蹄之声。乙斗闻报,忙爬上左近一处土坡查看。不看不要紧,这一看顿时头皮发麻。

  但见四周的戈壁之上,无数的火把正如繁星一般晃动,火把之下,骑兵的身影密密麻麻,正从四面八方朝着此处聚拢而来。

  乙斗高声嘶吼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