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6章 搞事情?蔡邕要微服私访?
第(2/3)页
失在视野,郑玄方才叹口气,转身往书院赶:“咱们一起研究研究珠心算,我对这种算法颇有兴趣。”
管宁点点头:“嗯,好!这小子倒是大方,说给便给,一点都没有犹豫。”
郑玄深表赞同地道:“是啊,此举的确令人惊叹,不过也刚好说明,刘铄胸中韬略不仅于此,这珠心算或许只是最简单的东西。”
“嗯,有可能。”
管宁仔细想了想,轻声附和道:“听其弟子郭淮所言,东郡、陈留的很多官员都在学习此法,郡里、县里的主计更是深谙此道,证明刘铄本就没有藏私。”
“或许......”
管宁猜测道:“他是当真想要办学,而且正如师兄一般,不仅仅是五经,甚至还有算术等方面的东西。”
郑玄没有丝毫意外,反而点了点头,深表赞同地道:“嗯,我亦有同感,不过康成书院若是搬迁至东郡,便不再是康成书院了。”
“对于官府......”
郑玄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终究还是摇了摇头:“我始终还是有些忌惮,若非不得已,不愿与其合作办学。”
管宁自然清楚郑玄的脾气,但也没有刻意反驳,只是笑笑:“至于要不要合作办学,还是等师兄从东郡回来,再议不迟。”
郑玄的康成书院,在东汉的教育体系中,属于私学,若是放在后世,便是私立,而且还是与官府毫无瓜葛的私立。
私学兴起于西汉,如名儒董仲舒,由于学生太多,不得不采用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的办法,这种弟子间转相授受的办法,在当时极其流行。
而在东汉时,学生不远干里万里,携带干粮来求名儒大师,经常有数干数百之众。
那时学生有两种:
一为“及门弟子”,是亲身来受教的;
二为“著录弟子”,是把学生名字登录在有名望的大师门下,不亲自听教师讲授,是属挂名求学的;
所以在有的大师门下,这样的弟子竟不下万人,比如郑玄的康成书院,便是如此。
官学太学博士多专一经,墨守章句,少有撰述,而私人讲学常兼授数经。
郑玄通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因此传授弟子内容更多,不局限在经学,若是与官府合作办学,内容上肯定会受限制,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尤其,涉及到今文经、古文经的内容时,会引起很多人的争论,给自己引来太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郑玄宁愿自己办学,也不愿意成为官学的附庸。
*****
兖州,东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