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0章 拦路的杨子荣
第(2/3)页
,仿佛要将这个年轻人的样貌刻在心里。没有任何犹豫,他猛地一拉缰绳,调转马头,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于是,”天幕画面跟随着朱棣的队伍转向,“燕王朱棣没有踏入近在咫尺、象征最高权力的皇宫,而是率领着他的文武,径直前往钟山脚下的明孝陵。”
孝陵景象庄严肃穆,松柏森森。朱棣在父皇朱元璋的陵寝前,卸甲弃刃,换上素服,以最虔诚的姿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他伏地痛哭,声彻陵园,诉说着“清君侧”的不得已、对父皇的思念与告慰。这一刻,他不再是叛军的首领,而是一个归来祭奠父亲、继承父亲遗志的“孝子”。
朱及第总结道:“杨子荣这一拦,朱棣这一拜,政治意义极其重大!它成功地将在血火中完成的权力过渡,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法统进行了强行关联并捆绑。这为先期的军事行动披上了最后一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层‘忠孝’外衣,为他后续的一切行动,奠定了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合规’基础。”
拜谒孝陵,完成了对父皇朱元璋法统的对接宣誓后,朱棣的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更具实质意义的象征之地——太庙。这里供奉着朱明王朝的列祖列宗,是王朝正统系谱最神圣的殿堂。在这里的任何一个微小举动,都蕴含着巨大的政治信号。
朱棣目标明确:将建文帝朱允炆追尊其父、自己的大哥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的牌位,即刻从太庙中请出。
这一刻,在天幕下的洪武朝臣眼中,充满了冰冷的决绝与清晰的指向。当朱标的“兴宗”神主被移出享殿时,仿佛一道无形的壁垒被打破了。这不仅仅是移除一个牌位,更是对建文朝整整四年法统的彻底否定与抹除。朱允炆的皇位来源,被其四叔从根本上定义为“无效”。
紧接着,朱棣做出了一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举动:他下令,恢复父亲朱元璋在世时给予朱标的正式身份——懿文太子。大哥的牌位,将以“大明懿文太子”而非“兴宗皇帝”的身份,回归到他应有的、属于储君的位置上。
这一出一进,一废一立,堪称政治符号操作的典范。它向天下人宣告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信息:建文帝一系的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