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老朱又看朱棣不顺眼了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3章 老朱又看朱棣不顺眼了

第(1/3)页

就在关于郑和下西洋经济账的争论尚未平息之际,天幕上,一条新的弹幕又将一个宏大的文化工程拉入了众人的视野。

【用户‘文明的阶梯’发言:讨论永乐朝,不能只盯着宝船和北征啊!《永乐大典》!这才是真正划时代的、功在千秋的文化盛举!其意义远超任何军事征服和经济贸易!】

主播朱及第看到这条评论,立刻顺势接过了话题:“这位老铁说得太好了!我们确实不该忽略这座人类文明史上的丰碑——《永乐大典》!”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推崇。

天幕上随之展现出浩瀚书海的景象,无数文人伏案编纂,宏大的宫殿中书卷堆积如山。

“《永乐大典》,”朱及第的声音带着敬仰,

“由永乐帝下旨,才子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动用朝野文士三千余人,历时数年,最终成书于永乐六年。

全书共辑录上古至明初的各类书籍七、八千种,总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万字!

其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尽数收录,堪称一部‘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的旷世奇书。

它被后世公认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文化的一座不朽丰碑!”

这恢弘的叙述,如同在沉闷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在天幕下的洪武文官群体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此前,因天幕揭露的未来——包括朱元璋的严苛、朱棣的酷烈、方十族的惨剧以及江南文官集团在靖难之役中的挫折——许多文人感到前途晦暗,意气消沉。但此刻,听到《永乐大典》这般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事,他们几乎瞬间两眼放光,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

“三…三亿七千万字?!包罗万象?!”一位翰林院编修激动得声音发颤,“若能参与如此盛事,青史留名,纵使一生不涉官场,亦无憾矣!”

“是啊,若能校勘一二卷,其名便可随大典永传,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