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朱高煦造反的迷案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2章 朱高煦造反的迷案

第(3/3)页

到北京告密的!这剧本熟不熟悉?建文帝削藩的时候周王朱橚是不是被自己的次子出卖的?好家伙,‘亲王/太子谋反,亲儿子告密’,简直是历史经典保留节目了!这巧合度,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为了政治正确而特意编排的套路,用大义灭亲来增加‘造反’指控的可信度。”

6.玩梗派(娱乐化解读):

ID【大明第一梗王】发言(擅长用现代梗类比):

“朱高煦:我就BB两句,你咋还当真了呢?”

“朱瞻基:不,你不想BB,你想搞个大新闻!”

“朱高煦:我顶多算个‘预备役反贼’。”

“朱瞻基:对不起,在我的字典里,‘预备役’等于‘正式工’!拿下!”

“总结:嘴炮害死人,尤其是在你有个特别有效率的侄子的情况下。”

看着天幕上那些或严谨、或偏激、或调侃的言论,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内,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沉默。这些后世之人的言辞虽看似荒诞不经,毫无对皇权的敬畏,但却从各种刁钻的角度,撕开了历史记载可能存在的迷雾。

朱元璋面色沉凝。他既是父亲,更是帝王。从帝王心术的角度,他更能理解朱瞻基(如果真是如此)的做法。一个手握重兵、素有战功、且曾对皇位有野心的亲王,在新君登基时任何不安分的举动,都足以被视为叛乱前兆,必须果断铲除,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甚至觉得,若易地而处,自己可能会做得更绝。

朱棣的心情则更为复杂。天幕上的争论,仿佛是将他未来家庭的一场惨剧放在放大镜下供人评说。无论真相如何,兄弟相残、叔侄反目的结局都让他感到一阵心悸和悲哀。

朱及第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思绪:“看来大家的观点真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啊。这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它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叙事。朱高煦案的真相,或许永远无法百分之百还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风波彻底奠定了明宣宗的权威,也以最残酷的方式,为大明初年的亲王典兵制度敲响了丧钟。”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