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1章 皇位继承的两难抉择
第(3/3)页
里连个‘备份’亲王都没有了呢?”
他翻出另一张图,解释道:“这事儿,还得从正德他爹,孝宗皇帝说起。孝宗朱佑樘,是宪宗第三子,他下面的弟弟,比如老四兴王朱佑杬,比他小六岁,其他兄弟就更小了。所以孝宗登基时,他的弟弟们大多未成年,按照祖制,要成年后还能离开北京去自己的封地就藩,所以明孝宗时期不存在这个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呢?”朱及第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孝宗皇帝虽然只有正德一个儿子长大成人,但他其实还有过一个次子,名叫朱厚炜!只是这个孩子很早夭折了。可就在那次子出生的时候,从皇帝到大臣,甚至那些藩王叔叔们,都觉得——好了,皇位稳了!陛下有两位皇子了,继承序列清晰明确,我们这些藩王待在京城还有什么意义?赶紧就藩去吧!”
“于是,在一种‘皇嗣稳固’的乐观情绪下,宪宗皇帝的这些儿子们,也就是正德的叔叔们,纷纷离京就藩。等到孝宗驾崩,正德继位,大家愕然发现,整个北京城,除了皇帝本人,居然连一个有继承资格的朱家亲王都没有了!”
朱及第双手一摊:“更离谱的是,之后居然一直没人愿意提这茬儿!对张太后来说,提这个干嘛?提醒大家我儿子可能出事,需要备份?晦气!对内阁大臣而言,他们或许觉得,就算皇帝出巡(比如出关、下江南)有点风险,朝廷自有法度在,他们这些文官足以维持运转,没必要找个亲王来‘碍事’。结果就是,大家心照不宣地把这个巨大的隐患给忽略掉了,直到正德突然驾崩,所有人才傻眼——备份?早就被他们自己亲手‘删除’了!”
天幕下的奉天殿,朱元璋已经气得额头青筋暴起。
“蠢!迂腐!短视!”他咆哮着,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咱(其实是明宣宗时期形成的)定下留亲王在京的规矩,就是为了以防万一!他们倒好,竟敢视祖训为无物!那内阁,那太后,一个个都觉得自己能算无遗策吗?!皇帝都能突然落水而死,这世上有什么是绝对的?!”
他对后世子孙和臣工这种麻痹大意的行为感到出离的愤怒。在他设计的蓝图里,一切意外都应有预案,而大明后世显然将他的谨慎抛诸脑后。
太子朱标也感到一阵寒意:“父皇息怒。此事……此事确实令人后怕。若依祖训,有一成年亲王在京,即便正德无子骤逝,亦可迅速由亲王继位,何至于要到湖广去寻一个少年,几乎导致国本动摇?”他无法理解后世为何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朱棣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问题:“内阁……文官集团……他们似乎自信到认为,即便没有皇帝,甚至没有近支亲王,他们也能靠一套官僚体系维持天下运转?这是何等可怕的念头!皇权旁落,竟至于斯?”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文官权力膨胀带来的危险性。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