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5章 吐血的朱标
第(2/3)页
。正在东宫属官值房内一同观看天幕的宋濂与刘三吾,这两位当世大儒,听闻此言,不由得相互看了一眼,脸上皆露出一种混合着诧异与极度不以为然的神色。
宋濂捻着胡须,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学问家的考据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三吾,这‘英国’……老夫若未记错,前元时色目人似有提及,应是远在西海之极的一个岛夷小国吧?其地偏处一隅,民寡物薄,化外之地耳。”
刘三吾点头附和,神情更为倨傲:“希直兄所言极是。据一些海商杂谈,此国确系孤悬海外之岛,其民状貌怪异,言语侏离,不通王化。竟以女子为国主,称之为‘女王’?此等牝鸡司晨之事,在我中华简直骇人听闻,有违阴阳纲常!如此蛮夷小邦,君臣父子之伦尚且紊乱,其储副之位空悬七十载,在我朝看来,非但不是佳话,反倒是国体不正、礼崩乐坏之明证!”
他越说越是激愤,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想我大明,泱泱华夏,礼仪之邦,储君之立,关乎国本,自有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在其中。岂是那等化外岛夷,蛮荒之制所能比拟?将其事与我国朝太子相提并论,简直……简直是夏虫语冰,不知所谓!”
宋濂也深以为然,叹道:“后世之人,竟以此等蛮风陋俗作为谈资,与我天朝上国相比,实乃不辨华夷,不识大体。可见其虽器物精巧,于圣人之道,终究是隔了一层。”
两位大儒的对话,代表了此时绝大多数明朝士大夫的心声。他们凭借有限的地理知识和根深蒂固的华夷观念,对所谓的“英国”及其“女王”、“七十年太子”充满了文化上的优越感和鄙夷。他们无法理解,也不屑于理解那种迥异于中华帝制的继承制度,更觉得将天朝太子与那蛮邦王储相比较,本身就是一种亵渎和贬低。
然而,他们这番义正辞严的批判,却丝毫无法缓解不远处奉天殿前,那位真正身处漩涡中心的太子朱标,内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煎熬。
话题很快又被拉回了明朝。
【说明朝,万历他爹隆庆帝朱载坖呢?他算不算太子?】
【准确说,隆庆没被正式立为太子!他爹嘉靖皇帝封他做裕王。原太子朱载壡死了以后,按长幼顺序该轮到他了,可嘉靖皇帝硬是拖着不立太子,让他弟弟景王朱载圳也有机会争抢!】
【我的天,这么惨?名义上不是太子,却要顶着‘准太子’的名头,被兄弟虎视眈眈地惦记着?这心理压力比真太子还大吧?】
【没错,他就这么战战兢地熬了十几年,直到他弟弟死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