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2章 失败的帝师
第(3/3)页
与内廷、与储君过从甚密,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张居正之鉴,尔当时刻谨记!” 这是他对未来帝王的告诫,也是对自身统治经验的总结。
马皇后轻轻叹了口气,她的担忧更为具体和人性化。“重八,那张居正或许初衷是好的,望君成尧舜。可那般严苛,毫无温情,对一个孩子而言,实在是……唉。” 她看向朱标,眼中充满了母性的怜爱,“标儿,你素来仁厚,将来教导子孙,需记得严慈相济。为君者需明理,也需有常人之性情。若只剩下帝王威仪,失了人伦温暖,恐非社稷之福。”
朱标闻言,深深点头,眉头却锁得更紧。他既反感张居正那种令人窒息的控制,又茫然于如何才能在保持君主威严的同时,不重蹈其覆辙。他理想中的君臣关系,是如同他与宋濂那般,亦师亦友,相互尊重。但张居正的例子告诉他,在至高权力的诱惑与侵蚀下,这种理想何其脆弱。
燕王朱棣将那份不易察觉的冷笑收敛起来,心中却波涛汹涌。在他看来,张居正的错误并非在于严厉,而是在于“不识时务”和“不够彻底”。
“既要行伊尹霍光之事,又何须瞻前顾后,在意那小儿皇帝的喜怒?” 他暗自思忖,“既已大权在握,就当更彻底地掌控一切,或则……在皇帝羽翼未丰之前,便为其选定绝无威胁的辅政班子,甚至……不留后患。” 他的思维更加冷酷,也更加现实。张居正的悲剧,在他眼中成了权力交接过程中控制力不足的反面教材。他从中汲取的,是更加决绝、更加深远的权谋算计。
就在这时,天幕并未完全黑暗,反而再次泛起微光,浮现出几行冰冷的文字,如同命运的判词:
【万历十年,张居正积劳成疾,病逝。】
【身后,万历皇帝下旨抄没其家,褫夺所有封赠,子孙或饿死或流放。】
【其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等少数外,大多人亡政息。】
【大明王朝,在短暂的‘万历中兴’后,加速滑向深渊。】
这简短的几行字,却蕴含着无比残酷的力量。它证实了朱及第之前的分析,也为张居正波澜壮阔又充满争议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无比凄凉的句号。
奉天殿前,死一般的寂静。
朱元璋目光幽深,仿佛透过这些文字,看到了自己身后可能发生的种种。他更加坚定了必须严格限制相权、防范权臣的决心。
朱标倒吸一口凉气,对那“抄家”、“饿死”的结局感到震惊与不忍,这与他仁厚的本性格格不入。
朱棣则眼神闪烁,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而方孝孺等人,更是心情复杂到了极点。他们不管刚才如何评价张居正,却都对其身后如此凄惨的下场生出一丝物伤其类的悲凉。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