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 如同开盲盒的大明皇帝
第(2/3)页
,仿佛是在为自己未来的选择寻找理论依据——他们不正是试图以臣子之力,去影响、甚至塑造那位“抽中”的皇帝吗?
罗贯中却摇了摇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齐兄,教导固然重要,然人之天性,岂是全然由后天塑造?且深宫高墙之内,太子所能接触者,除了师傅,更有内侍、嫔妃,乃至其生母、外戚。各种力量交织影响,师傅所言,又能听进几分?再者,”
他顿了顿,看向齐德和黄子澄,目光意味深长,“若教导者自身见解便有偏颇,或急于求成,岂非更易将储君引向歧路?”
这话如同针尖,轻轻刺中了齐、黄二人心中最隐秘的担忧,让他们脸色微微一白。他们未来的“蠢”,是否也包含了“教蠢”了皇帝的成分?
“所以,又回到了‘最不坏’。”施耐庵将话题拉了回来,他环视三人,最终目光落在窗外的天幕上,“这文官体系,或许正是在承认‘皇帝抽奖’这一无奈前提下的应对之策。它试图建立一个不那么依赖于单一天子英明神武的框架。即便……即便抽中了一位平庸、乃至怠惰之主,只要这文官体系尚能维持运转,有一套大家默认的规矩和流程,帝国这台庞大的机器,或许就不至于立刻停摆或彻底崩溃。”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深沉:“而这,也正是我辈臣子,在这‘抽奖’局面下,所应恪守的本分。并非一味逢迎,亦非强行扭曲圣意,而是在这‘最不坏’的框架内,尽己所能,匡扶补阙。力求在那‘运气’之外,为人间多留存一分理性与秩序。至于最终结果……”
施耐庵没有再说下去,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那未尽之语,大家都明白——至于最终结果,有时真的要看天意,看那次“抽奖”的手气如何。
天幕上,那位网友关于洪武皇帝选继承者眼光的议论并未停止,反而愈发尖锐:
“要我说,就以洪武大帝选出建文帝这看人水平,我真的怀疑,就算是他亲自培养、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顺利上位,大明就能好吗?我看悬!朱标此人,史书评价多是‘仁厚’,说白了,在乱世刚平、百废待兴、北元犹在的背景下,一个过于仁厚的守成之君,未必是福。就算没有靖难之役,一个由朱标领导的大明,恐怕……也就比北宋强点有限,终究难逃文弱之弊。毕竟,没有了永乐大帝五次北伐、七下西洋、修撰大典、迁都北平的魄力与武功,大明,不就是一个疆域稍大、但骨子里同样容易耽于安逸的‘宋朝’吗?”
这番言论,如同淬了毒的利箭,穿透天幕,精准地射入了朱标的心中。
朱标原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