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7章 天幕背后的手
第(1/3)页
天幕带来的恐慌,在“第三个国公名额”的谣言催生下,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如同野火般愈烧愈旺,并且朝着一种诡异而精准的方向发展。
不知从何处开始流传,一份据称是天幕“早已预测”的几大国公死亡时间表,被描绘得有鼻子有眼:
老曹国公李贞:洪武十一年(已验)。
韩国公李善长:洪武二十三年(故其“死而复生”被视为逃过一劫,更添诡异)。
郑国公常茂:洪武二十年。
开国公常升:洪武二十六年。
宋国公冯胜:洪武二十六年之后。
颖国公傅友德:洪武二十六年之后。
永昌侯蓝玉(此时虽非国公,但未来地位显赫):洪武二十六年。
魏国公徐达:洪武十八年。
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
这份名单上的人物,无不是当下大明最顶尖的勋贵,他们的死期仿佛被盖上了命运的戳印,清晰地指向未来。恐慌不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了具体的、令人窒息的靶子。
人们拿着这份名单反复核算,试图找出那悬而未决的“第三个名额”。李贞已死,孔希学也算一个,那第三个……会是谁?
名单上的其他人,死亡时间都明确在洪武十一年之后,尤其是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更是远在十几年后。按照这“天机”,他们今年理应安全。徐达、李文忠也还有几年阳寿。那么,今年该死的第三个“国公”,似乎并不在这份显赫的名单之上。
目光开始扫视其他勋贵。最终,一个名字在窃窃私语中被反复提及,渐渐成为了焦点——已故卫国公邓愈的儿子,邓镇!
邓愈于去年(洪武十年)病逝,按朝廷制度,其子邓镇理应承袭卫国公的爵位。虽然正式的袭爵旨意皇帝尚未下达,但加上此前马皇后将秦王正妃金册金印赐予邓氏,在众人心中,尤其是在这迷信“天命”的关头,邓镇已然被视作了“卫国公”!
一个即将袭爵、却又没有被天幕提及具体死亡时间的年轻勋贵,岂不是填补这“第三个名额”最合适、也最“应景”的人选?他既符合“国公”的身份,其模糊的地位又似乎正好契合了某种命运的捉弄。
这股风不可避免地,猛烈地吹向了秦王府西院,吹到了刚刚被马皇后默认为事实上的秦王妃——邓次妃的身上。
邓镇,是她的亲兄弟!
前几日,她还沉浸在终于压过观音奴、成为秦王后院实际女主人的喜悦与荣耀之中。马皇后赐下的金册宝印仿佛还带着余温,她正憧憬着未来作为秦王妃的风光。
然而一夜之间,天翻地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