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7章 高第大人的是是非非
第(1/3)页
天幕上,朱及第正准备结束对魏忠贤时代矛盾性的讲述,一条醒目的评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扶了扶眼镜,念了出来:
“等等,UP主,你说高第是阉党,这个说法有点问题啊!历史上高第在天启五年杨涟、左光斗他们被抓的时候,是上疏为他们说过话的!而且他下令放弃关外,从军事角度看也不能说完全错吧?别忘了,宁远打完,魏忠贤第一个就把他撤了!反倒是崇祯朝魏忠贤倒台后,他又被重新起用了。这身份有点迷啊!”
朱及第看着这条长评,愣了一下,随即拍了拍脑袋:“哎呦!这位网友说得对!是我之前讲得不够严谨,把问题简单化了。感谢指正!咱们正好借这个机会,深入聊聊高第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以及他那个‘放弃关外’的决策。”
“首先,高第的派系标签确实很模糊。”朱及第调出一些史料片段,“他是在魏忠贤势力上升期被提拔为兵部尚书,随后出任蓟辽经略的,从这个角度看,他确实算是‘阉党’任用的人。但是,正如网友所说,当天启五年魏忠贤开始大规模清洗东林党,逮捕‘前六君子’时,高第确实曾上疏反对,认为这样大规模抓捕大臣会动摇国本。这个举动,显然不是一个铁杆阉党会干的。”
画面上呈现出高第在朝堂上面露难色,以及他那份言辞谨慎但立场明确的奏疏模拟图。
“所以,更准确的定位,高第可能是一个在阉党得势时依附上去,但内心仍保留着传统士大夫底线,甚至对东林党人抱有某种程度同情的官员。或者说,他更像一个试图在党争夹缝中生存的‘骑墙派’?这种复杂的政治身份,在明末那个非黑即白的激烈斗争环境中,其实并不少见。”
弹幕也开始反思:
【确实,历史人物不能简单贴标签。】
【看来高第也不是完全的坏人。】
【在那种环境下,想中立或者有点自己的想法都难啊。】
“再说他那个最具争议的命令——放弃关外,全线收缩至山海关。”朱及第将画面切回辽东地图,“这个命令,从纯粹的军事风险控制角度来说,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当时辽东明军新败(广宁之战),士气低落,兵力分散,后勤困难。面对努尔哈赤携大胜之威可能发起的进攻,将有限的兵力集中到最坚固的山海关防线,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算是一种保守但求稳的策略。”
他话锋一转:“但是!军事不能只看纸面计算。这个命令彻底无视了‘守关外以捍关内’的战略价值,更严重打击了本就脆弱的军心民心。不战而弃土数百里,将无数百姓、粮秣、军械拱手让给敌人,这在政治和士气上的负面影响是灾难性的。袁崇焕抗命死守宁远并取得大捷,恰恰证明了关外并非完全不可守,高第的决策过于悲观和武断了。”
“那么,为什么宁远大捷后,魏忠贤第一个就把高第撤了呢?”朱及第分析道,“首先,高第之前的撤军命令,衬托得抗命的袁崇焕更加英明神武,这让大力表彰宁远大捷的魏忠贤集团脸上无光,高第成了证明朝廷(阉党)前期决策错误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