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商战(上)_楚时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商战(上)

第(1/3)页

  已经将近戒严了一个多月的颍上,在夏桓回来之后,终于是再度恢复了一线生机。

  不过,这样的生机,和曾经繁华的颍上县城比起来,已经有了云泥之别。

  曾经不愁生计的人们,现在不得不为了柴米油盐而奔波。

  曾经价值千金的商品,现在,成了无人问津的东西。

  曾经随处可见的商旅,现在也是不再停留,径直奔着寿都而去。

  宽阔的街道还在,但是行人却已经不是曾经的那批人了。

  不仅如此,这次的水灾,可以说毁去了颍上县近乎半数的粮产。

  加上这一个月来,城中戒严,商旅不行,粮食的价格已经炒到了之前的五六倍。

  至于其他的,类似于盐这样的东西,更是贵了不止十余倍。

  若非城中的人还有些富裕,恐怕早就承担不起这么高的费用了。

  当然,寿都也并非没有拿出粮食来赈济,但是,那么些粮食,投到数以十万计的颍上,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而且,那些在这里盘踞了的世家们,也是纷纷有意哄抬粮价。

  虽然之前城中被淹,不少粮食受了潮,甚至都开始发芽了。但是,他们手中的粮食还是依旧很是可观的。

  整个颍上,可以说是遭受到了空前的打击。在不少人心中,颍上没有个两三年是恢复不了元气的。

  甚至,一些悲观的人都认为,颍上会就此而衰落下去。

  县衙当中,夏桓高坐于大堂之上,耐心地听着虞猛以及陈昭明搜集过来的资料。

  颍上县经济比起想象之中,破坏的还要严重。

  县城之中,十家商铺有八家关了门,剩下的两家之中,起码还有一家是贩粮的。

  不仅如此,颍上县城之中,人口不下于十余万。这么多人,基本都是靠着曾经繁华的商业过活的。

  有钱的,精明一点的,会经营一些小生意。穷一点的,但聪明的,就给人当学徒,或者是酒楼的小厮。

  至于那些即不富裕,有不聪明的,也能跟着那些商队,搬搬货什么的。家中有田地的,并不多。

  现在,颍上的商业垮了,这么多人,已经连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