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1章 新年廷议(特鸣谢书友 聪仔 的4张月票!)
第(2/3)页
至闲聊到三女都放心下来,时近午时,这才一起前往宝慈殿陪符太后等人一起进午膳。
开熙三十二年元月十七日,早朝。
一上朝,大内总管汤启向众臣宣读了皇帝拟施行“任期制”和“致仕制”的旨意。
朝堂中原首辅张齐贤和次辅李沆的派系,除夕前已得皇帝柴宗训谕示。
而其余朝臣对每个官位最多任期十年,倒多数都支持,毕竟此制大增了官场的流动性,不致高官显要之位长期被一人所霸占。
只是对于六十岁“致仕制”意见颇大,有许多人提出了建议。
户部尚书王旦出班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在朝廷推行“任期制”和“致仕制”,可保官员升降流通渠道顺畅,有利社稷之臣不被埋没,不致使我大周出现如两汉、魏晋那般,世代垄断朝政显要的门阀世家,乃圣人之政。
只是臣以为,“致仕制”拟规定臣子六十岁即致仕、告老还乡,似乎不够稳妥。
陛下,如今虽然我大周文风大兴,除偏远地区外,几乎家家百姓孩童皆可入学攻读,然而科举竞争激烈,能少年登科之士,毕竟是极少数。
据礼部这些年来的统计,历年来高中进士的才俊,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
而从入仕开始,到为官才能逐渐成熟,起码要十多、二十年。
要想展现个人才华,当到众臣之首的入阁之臣,很多官员都已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岁矣。
如此,我大周官员们得以实现自身忠君为国报负的机会要少了许多。
唯陛下明鉴。”
礼部尚书寇准出班道:
“陛下,臣附议王尚书。
陛下开创如今我大周文成武德之旷古盛世,凡是有志之士,皆想能为社稷、民族做出一番事业,盼有能青史留名的机会。
尚有不少士子穷其一生在科举途中,许多人考中进士,年已四、五十的,也不在少数。
六十岁即致仕,确可惋惜。”
柴宗训心意微动,转眼看向了文臣班列首位的李沆。
李沆会意,出班道:
“启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