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兵分两路(特鸣谢书友 十七年龄老书虫 的月票!)_大周帝国:开局诛杀赵匡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3章 兵分两路(特鸣谢书友 十七年龄老书虫 的月票!)

第(1/3)页

柴宗训与帝室家人们在汴京欢渡除夕时,太子柴济域正统龙骧军三只兵团在西北冥的“呼延瓒城”过年。

自开熙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从汴京出征,大军沿“大周直道”行了3个月余,于十二月二日抵达了“呼延瓒城”。

眼见天气愈加寒冷,柴济域乃传令驻军此地,一边侦骑四出打探战場情报,研究作战计划,一边让大军适应当地气候。

待三月份天气转暖后,便开始征伐基辅罗斯。

“呼延瓒城”位处西北冥的中部,扼“龙骧山脉”东部出口,地势优胜。

此地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夏季最高气温在二十一、二度。

经过这十多年来的开发,在工部派员指导下,北冥各州建设了大量的煤矿,开采出的煤炭日增,已成为北冥百姓日常取暖必备品。

截止开熙四十二年底,北冥地区的上千个大小不一的煤矿,年产量已超六亿斤,三百多万人口平均下来,人均近二百斤,完全足够百姓取暖和生产之用。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煤称为石涅、石炭、石墨、乌金石、黑丹等。确凿的考古资料证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六七千年前,华夏人民就已发现煤炭,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自汉代起,我国很多地方已将煤当作燃料。新疆、甘肃、辽宁、河南、河北、陕西、四川、江西等省份,都有此时使用煤炭的证据。在辽宁抚顺汉代居住遗址的火坑里,发现有煤炭烧过的痕迹。

煤炭开采技术水平汉末已趋于成熟。魏晋时已有深达八丈的煤井,以及可容纳一百多人的煤洞。汉文帝的内弟在穷困潦倒时也曾挖过煤。

据《史记外戚世家》中载:汉文帝时,宜阳附近的煤矿有一次发生“岸崩”,致使“岸下百余人尽压杀”。可见,当时采煤的规模是相当大的。

另据郦道元《水经注》载: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业县(河南临漳县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