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董瑾_怒海覆清185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八六章 董瑾

第(3/3)页

,而不能仅仅依靠收编当地的势力。

  一旦他要依靠收编当地的势力,那么华族政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就没有办法推行下去了。

  那种换汤不换药的革命并不是真正的革命。

  华族的事业不可能依靠简单的改良来获得的。

  董良沉吟了一下,手指敲打着桌面发出了“哒哒哒”的声音,非常有韵律。

  他想起了护卫军离开鸡笼时,百姓含泪食箪浆壶的情景。

  民心可用,就算是现在东番百姓人手一把枪,也不会有人将抢对着护卫军。

  “可以,就这么安排,每个县的制造分局都建造一条燧发枪的生产线。另外,咱们工部内部也要加强技术革新,能够做出技术上重大创新突破的工匠,我还是那句话,华族不吝啬以爵位相赐。还有你们内部的提拔也是以技术人才优先,工部与其他各部不同,是靠手艺吃饭。”董良说道。

  “元首放心,有属下看着,工部一定能够完成任务。”林本现在手下怎么说也管理着上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制造局的工匠。

  他早已经不是那个憨厚的匠人。

  送走了林本,董良叫来了一位华族高层的新人,这个人也姓董。

  他就是跟阿福一起回来的董瑾。

  董瑾原本是噶玛兰厅的通判,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但是因为董家乃是寒门,董瑾好不容易才得了一个偏远番厅通判的官职。

  这样的官职换做是其他人,人家都不屑于去做。

  然而董瑾却接了下来,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噶玛兰的时候做了很多实事,稳定了那里的秩序。

  “参见元首。”董瑾见到董良的时候没有倚老卖老,而是非常恭敬地行礼,他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彬彬有礼的读书人。

  身穿长衫,下巴上的胡须修长整齐,脑袋后的辫子已经剪掉,头上带着布冠。

  “二叔,不必多礼,咱们是一家人。”董良还是按照族中的辈分去喊董瑾。

  董良不喜欢宗族士绅对基层的掌控,但是他并不反对宗族情怀。

  华族注重传承和祖先崇拜,这本身就是以华族人的宗族情怀为基础的。

  董良所反对的只是有人利用宗族的权力去侵蚀政府的权力。

  董良身边可以依仗的亲族不多,阿福算是一个,杨瑛瑛只能算半个,现在终于遇到一个士人出身的董瑾,董良肯定要用好。

  即使不是因为董瑾本家身份,他这样诚心投靠的满清官员,董良也要重用。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