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〇章 万生岛_怒海覆清185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二〇章 万生岛

第(3/3)页

孩子。

  这里是一座露天铁矿,矿工要做的就是将矿石挖出来在河边进行淘洗,然后装船运走。

  黄德美还在河边的码头上缴获了一艘运煤的小火轮。

  这艘小火轮不过几十吨的样子,但是对于黄德美他们来说已经不小了,总比他们的独木舟要强。

  虽然有几百青壮,但是这些人都被荷兰人折腾得不成样子。

  黄德美只从里面挑选出了一百人补充进自已的队伍,准备将他们训练成游击队战士。

  剩下的人包括那些女人都被他留了下来。

  他准备将这片两大势力交界的沼泽区变成自已的游击区。

  他现在的队伍还太小。一旦荷兰人注意到他,派出大部队围剿,他们还是很危险的。

  所以黄德美必须要尽快扩充自已的力量,打游击,武器的消耗比较小,可以依靠走私和缴获维持。

  但是粮食必须要自已解决。

  因此黄德美需要建立自已的根据地专门从事生产活动,为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

  而他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扩充根据地,这样就能够保证核心根据地的安全。

  ……

  与黄德美不同,江源嫂在纳土纳群岛的活动有些像太平军。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因为岛上的物产丰富,适合为舰队补给,将这里作为自已在南海的重要补给枢纽。

  也正是因为物产丰富这一特点,这里才被命名为万生石塘屿,寓意衍生万物。

  后来明宣宗知道这里,特赐字“万生屿,安不纳。”

  明确了这里是大明的直辖国土,而且考虑到这里的路途遥远,恩赐永不纳税。

  也就让这里有了后来的名字纳土纳群岛。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里处在南海的西南端,是通向马六甲海峡的必经之路。

  而且万生屿是南海诸岛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大岛,是其他南海岛屿加在一起的一干倍大。

  哪怕是到了满清,官方也在认可这里是中国之领土。

  只是满清闭关锁国,掩耳盗铃,根本就管不了这里。

  明朝时期,以曾沅芳为代表的郑和船队船工留在这里生活。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岛上的华人互相帮助,繁衍生息,亲如一家人,过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

  曾沅芳死后,他的妻子成了岛民事实上的领袖,她一直活到了九十岁,被人们尊称为曾母。

  因此后来有人称这里为曾母群岛。

  到现在曾母群岛这个称呼已经少有人提了,但是“曾母暗沙”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

  此时的万生岛被荷兰人掌控。

  因为岛上的主要居民都是华人,这让荷兰人非常忌惮。

  他们对华人课以重税。很多华人不堪重负,搬迁到了南洋的其他地方。

  然后这些荷兰人又调来一些土人过来,平衡这里的华人人口。

  到了董良前世的时候,这里百分之八十都变成了马来人。

  而现在,岛上依然是以华人为主。

  董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将江源嫂给派到这里。

  江源嫂本来准备到这里暗中发展复兴会会员,然后等到国内准备好之后,配合军队赶走荷兰人。

  结果却出现了意外。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