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九章 奇怪的大胡子_怒海覆清185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二九章 奇怪的大胡子

第(2/3)页

债的人达到了一定数额就能够获得一枚北伐纪念章。

  官府也没说这枚纪念章有什么作用。

  但是官府说了,这些纪念章会由从满清国库中缴获的铜钱来铸造。

  这样的意义就不同了。

  紧接着各家报纸上开始爆料京城的那些满清贵族多有钱。

  据说醇亲王府的地窖中光是银冬瓜就有两干多万两。

  这样的王府在京城就有几十座。

  皇宫里的金银财宝的价值加在一起不会少于十万万华元。

  这些故事讲出来,老百姓深信不疑。

  一年清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呢。

  民间关于这样的传说多了去了。

  正好可以与报纸上讲的故事相互印证。

  就连那些大商贾都对此深信不疑。

  就这样,新一轮的国债再次在短时间卖完,一看市场的需求还很大。

  这次刘峰良再次推出了五干万战后重建国债。

  疯了,疯了……

  户部这次真的是疯批了,要不是董良的力挺,这项决议很难在内阁会议上通过。

  钱有了之后,大量的订单从工部和总后勤部发出去。

  于是不管是官方的工厂,还是民间的工厂都开始扩大生产。

  工厂扩大生产,就要招募大量的工人,城市里的工人招不到了。

  他们就将目标对准农村,让工头下去招人。

  但是想要农民离开土地去做工,就要让他们赚取比种地更多的钱。因为华族的百姓是有自己的土地的。

  于是很多农民开始在农闲时节进城务工。也有一些家中忙得过来的人将一部分劳动力送到城内。

  时间久了,有人就发现,大家种田的时间不够用了。

  有人购买了机器帮人家干活,收取佣金。

  农业机器的效率比人要高,有了它们,就能够节约大量的劳动力。

  这就是农业向工业转变的过程。

  董良设计的这种转变过程是常规的,效果比较慢,也许需要许多年。

  还有一种比较快的,就是像英国人一样搞“羊吃人”。

  地主直接将耕地改成牧场,这样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了。

  农民,尤其是没有自己土地的农民只能另谋生路。

  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进入工厂。因为别无选择,只能任由工厂的压榨。

  哪怕是到了现在,大英帝国成为了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英国的工人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工资少的可怜,还要在缺少防护的情况下,加班加点的工作。

  所赚取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位于圣潘克拉斯区的伦敦图书馆中,西南面角落的柚木桌子旁,一位留着大胡子看起来有些老态的中年男人正在奋笔疾书。

  他在写一封给朋友的信。他的那位朋友在普鲁士经营一家工厂。

  工厂因为华族的订单,现在生意不错。

  “亲爱的弗里德里希,上次你送给我的那本东方书籍,已经看完。这本书中虽然有很多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这种思想非常危险,很容易引起波及全世界的战争。不过那位声称要让五万万人都成为有产者的元首让我非常感兴趣。不过我觉得他的土地再分配政策太过原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