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三章 不拘一格_怒海覆清185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二三章 不拘一格

第(2/3)页

风渐渐变弱。

  山脚下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

  乌鲁木齐城内,街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多。

  华族军队对这里实行了一个冬天的军管,现在这种严格的管理模式终于放松了一些。

  原本一片死寂的城内。那些蛰居的百姓就像是刚刚从冬眠中苏醒的动物一般,纷纷从家中探出头来。

  在这座城内,大部分人家已经没有维持生活的物资了。

  现在左季高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物资短缺。

  一个冬天,他将乌鲁木齐能够用上的东西全都用上了,不惜一切代价恢复生产。

  他在原本清军作坊的基础上开办了乌鲁木齐机器制造局。

  开始制造和维修武器,同时也生产简单的劳动工具。

  不过这里的条件有限,他们只能制造一些冷兵器、耕梨、铁镐。

  枪支弹药大部分还要从后方运送来。

  在左季高的再三申请下,总司终于调拨了一套无烟火药生产线给他们。

  不过这套装备到现在都还没有运过来。

  这东西在路上竟然要走两个月时间。

  这样的速度简直让左季高感到汗颜。

  西域确实太远了。

  河西走廊虽然是一条自古以来就有的通道。但是这条通道可不是什么坦途,而是一条充满危险和挑战的荆棘之路。

  到现在,护卫军都还没有肃清这条道路两边的土匪呢。

  土匪马三奎就是其中之一。

  他原本是地方上的一支民团,后来在剿匪过程中立功,被满清册封为武威守备。

  靠着河西走廊上的这条商路,马三奎积累了不少财富。

  太平军杀来之后,马三奎自知打不过对方,就带着手下的人上山为匪。

  他依然打着大清的旗号,时而下山劫掠。

  很快,护卫军也杀来了。

  这帮人的战斗力比太平军还要厉害。

  于是,马三奎暂时蛰伏了起来。

  但是野兽总是要吃肉的。他们不可能一直躲下去。

  山下的官道上,华族向西域运输物资的队伍络绎不绝。

  “将军,咱们已经摸好了,护卫的数量与军资的规模成比例,只要咱们不动较大规模的车队即可。”一名手下跟他汇报。

  马三奎依然让手下称呼自己为将军。他们甚至还留着辫子。

  马三奎将大刀杵在地上,沉思了一会儿。

  山寨中之前储存的粮食基本上要吃光了。他要是再不出动,手下这群人估计就要散了。

  “好,你让人去才踩好点,我们干他一票。”马三奎终于下定了决心。

  一条大路穿过武威,这条路见证了华夏民族数千年来对西域的开拓。

  路上的坑洞被简单地修补过,南方已经入春,但是这里路边的石头缝隙间还有混着砂土的积雪。

  崎岖的山道上,一支打着军旗的运输车队顶着寒冷的西北风正在赶路。

  这是隶属与总后勤部的运输车队。

  车队一共由十五辆大车组成。这些长身形四轮车子全都是四匹马拖拽的重型马车。

  在队伍的前头甚至还有一辆大型拖拉机。

  这辆拖拉机的车头采用15匹中型柴油机,车斗的底盘很高,两个橡胶轮胎都有半人多高。

  这在整个华族都是稀罕东西。之所以要动用这个大家伙,实在是因为上面的设备过重,无法用骡马运输。

  拖来机手朱铁雄是一个福建人,他是华族第一批拖拉机手。

  不过他的身上穿着一身绿色的军大衣,领口上挂着上士军衔。

  原本绿色的大衣,上面全是星星点点的油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