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三一六章 分赃大会2
第(1/3)页
德里公国,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锡格尔。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华族给出的条件是,德里公国必须出兵,跟随华族一同向白沙瓦发起进攻。
郭嵩焘向德里公爵博拉阐明了其中利害:拉贾斯坦王国此前对德里公国心怀不满、屡屡针对,根源就在于德里公国尚未立下足以服众的战功。若想在未来稳稳地坐镇德里,掌控公国,此时出兵建立功勋,乃是当务之急。
博拉听闻此言,不禁连连点头。
于他而言,出兵一事并非全然不利。他所统领的德里公国,军头众多,权力分散,这些军头们各自拥兵自重,犹如隐藏在公国暗处的一颗颗不定时炸弹。
倘若借此次出兵之机,消耗掉一部分桀骜不驯的势力,那么他对整个公国的掌控力必将得到显著增强,可谓是一举两得。
彼时,次大陆西北部的矛盾焦点,无疑集中在拉贾斯坦王国与德里公国之间。这两个势力为了一城一地的归属,明争暗斗,互不相让,让周边局势也随之动荡不安。
然而,东北部的局势同样是波谲云诡,矛盾甚至更为深重,廓尔喀、太平国、孟加拉王国以及贡榜王国(即缅甸王国)各自怀揣着诉求,彼此之间的不满与摩擦一触即发。
廓尔喀人,这些生活在高原之上、生性剽悍的民族,长久以来都怀揣着一个宏伟的梦想——向南扩张,将版图延伸至恒河流域。
他们渴望在恒河之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港口,如此一来,便能打通一条直通大海的贸易通道,从而与远方的华族建立更为紧密、便捷的联系。毕竟,若要绕道北边的世界屋脊进行贸易往来,不仅路途艰险遥远,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难以估量,对于渴望发展壮大的廓尔喀人来说,无疑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难之路。
但廓尔喀人的这一野心勃勃的计划,却遭到了太平国的强烈反对。太平国的领袖石达开,这位正值年富力强、不到四十岁的豪杰,有着非凡的谋略与远见。
自太平天国运动后,他带着一干追随者辗转来到次大陆,蛰伏在太平城的王宫之中。
近两年,他将军事指挥大权下放给手下一众能征善战的将领,自己则专注于国内的改革与发展。
一方面,他从遥远的广西老家,组织大批汉民迁移至阿萨姆河谷,为太平国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力;另一方面,他大胆借鉴华族先进的政治体制,大刀阔斧地对政务进行改革,使得太平国在短短时间内便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国力蒸蒸日上。
战后,太平国的势力范围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扩张,从阿萨姆地区一路高歌猛进,拓展至西里古里、朗布尔、拉杰沙希等地,雅江下游与恒河之间那一大片广袤肥沃的三角洲平原,也尽数纳入太平国的版图。
这片土地,沃野干里,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未来养活一亿人口都不在话下,为太平国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石达开心中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将太平国打造成次大陆上最为强大的国家,效仿昔日虬髯客,称雄海湾,成为这片土地上的霸主。
因而,当他听闻廓尔喀人的南扩计划后,深感不安,意识到这将对太平国的未来发展构成巨大威胁。于是,石达开亲自出马,前往拜访郭嵩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