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抵达羊城_重生:我的80年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 抵达羊城

第(3/3)页

来旅客炫耀的资本。

        它坐拥2.8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可同时容纳一万人候车,有七个站台,66股轨道。

        火车站外,是一方五万平方米的花园式喷泉广场。

        主楼上安装了本地最大的时钟,4×4.4米,与其说是为了免去旅客看手表的麻烦,不如说是为了,体现这座城市的动态——

        正不分昼夜地向前行进。

        “乖乖!都说南方富,今儿可算见识到了。”

        “这大广场,咱首都站也没有啊。”

        出站后,王山河和陈亚军左顾右盼,啧啧不止。

        李建昆的心思正好相反:真特么荒凉啊!

        这俩货要是几年之后再过来,就会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繁华。

        前世80和90年代,他都曾光顾过这座火车站,那家伙!人流如织,比肩接踵,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人如浪潮,一拨接一拨。

        这年头呢?

        偌大的广场上,旅客三三两两,跟他们家堂屋地上的几只蚂蚁似的。

        周边,日后的火车站商圈,诸如流花、红棉和天马等批发市场,一个没得,大片荒芜的黄土地。

        萧条得一批。

        整一个蔓草荒烟的郊野地带。

        不过,倒也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出租车。

        要知道,这年头首都也见不着几辆出租,有也在涉外宾馆外面候着,普通人别说坐不起,想坐也找不到。

        羊城出租车相对比较多,这与广交会有直接关系。

        过往许多年,小轿车被认为是资本阶级的产物,除必要的公车需求外,多半城市都取消了出租车,1956年,随着广交会召开,上面才批准羊城拥有出租车的权利。

        “嚯嚯!建昆,咱真坐这车啊?”

        “昆哥,能给咱们坐不?”

        听说要坐小轿车,陈亚军和王山河全颠了。

        一辈子没体验过这待遇。

        羊城这边的出租车,基本为日系品牌,首都那边多为苏式,李建昆瞄中的,还是辆皇冠。

        搁这年头,你就说唬不唬?

        司机师傅是个衣着体面的青年,不是一般人,必须是高干子弟。

        看出三人是外地人,用广普询问目的地。

        “BJ路。”李建昆道。

        王山河好奇问:“师傅,咋收费的?”

        “我这系甲等车啦,三公里起步鸭块3毛5,喏,你们探清我这公里数啦,后面鸭公里加细毛5。”

        你他娘的在说啥呀?

        所幸捋捋也能懂。

        陈亚军紧张兮兮看向李建昆,问:“昆哥,不远吧?”

        这要搞个几十公里,坐趟车,普通人一个月工资都不够。

        “不远。”

        羊城火车站在越秀,BJ路也在,一个区。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