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电视广告来了_重生:我的80年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6章 电视广告来了

第(3/3)页

传来滋滋声。

        王山河对这种状况贼熟,新年时,他家也添了一台12吋黑白电视,全镇第二台,第一台在公社,干部们平时看新闻用。遂屁颠屁颠跑去门外,搭个梯子爬屋顶,来回转动鱼骨天线。

        “建昆,有了说话啊!”

        “哦!你转!”

        “诶!慢点慢点……哎,转过了转过了,往回转一点,慢点!”

        两人好一番配合,等屏幕上雪花消去八成,有了清晰画面后,李建昆怔了怔。

        这不来了么?

        满屏的古早科幻片的既视感,喇叭里传来让人犯尴尬症的翻译腔。正播的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又是啥?

        当然了,这是他一个后来人的感受。

        三朵金花手拉手坐在沙发上,小王搬张小椅子,反跨坐着,全都看得目不转睛。

        尤其是李云裳,像是欣赏世界第八大奇迹,这还是她有生以来头一回见到外国人,长得好奇怪啊……

        “建昆,怎么外国人长对猫眼,手上还有青蛙那样的东西?”

        “姐,你别老是盯着这个男的呀,你看看旁边其他人,不挺正常?这哥们不是人。”

        “啥?!不是人?那是什么!”

        “别怕别怕,也不是鬼,是个……神奇的人,对,神奇的人,海底来的。你先看,看看就懂了。”

        “……噢。”

        《大西洋底来的人》这部电视剧,放在这个年代的我国,爆火是种必然,过往很多年,我们追求的向来是现实意义,很少有人畅想过科幻世界。

        其中的“海底人”和“特异功能”这两重元素,便足以使国人肾上腺激素飙升。

        李建昆很怀疑,80年代开始兴起的特异功能潮,这部电视剧有“基石之功”。

        而且这部剧风格还挺严谨,相对接近科学的实际情况,一言以蔽之,细节呈现出来的感觉并不那么离谱,代入感极强。

        同时干干净净,一改外国片的尿性,从头到尾连一个接吻的镜头都没有。

        还有美剧掌控市场多年的法宝:英雄叙事、为人类与和平奋斗的主旋律。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文化输出洗脑了不少人,让人们对漂亮国充满好感和向往。直到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愈发透明,多半人才反应过来——

        原来是缺什么,才费尽心思去竖立什么。

        跟我国那句老话“当婊砸还想立牌坊”,一样样的。

        当然了,也有不老少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