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捕捉到小大佬一枚_重生:我的80年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9章 捕捉到小大佬一枚

第(2/3)页

水、耐磨和抗腐蚀。

        他立马联想到一个绝佳用途——制造旅行箱的表层。

        这里面有个大商机,眼下这年头,国内出行最时髦的不过是手提包,更多使用的是自制布兜、网兜,还有麻布袋、蛇皮袋,稍微讲究点的老人,则用早年间的木头箱和藤条箱。

        弄个人造革的皮箱出来,保管抢手。要是在底部按上滚轮,顶部装上伸缩拉杆……嚯嚯!

        百亿市值的产业诞生了。

        可惜不够高科技,人贵在精于一道,李建昆并不想五花八门的行业都涉足。

        嗯?

        翻到下一页,李建昆瞳孔微微收缩,捕捉到几个令他感兴趣的字眼——

        “无线寻呼系统……”

        李建昆抬头望向老陈,“写个‘免’字啥意思?”

        资料抬头的标题后面,用红色墨水,画了个圆圈,里头写个“免”字。

        陈春仙瞥过后,解释道:“噢,这是个特殊项目。投资很大,一来我们资金捉襟见肘,有点玩不动,二来对方也不打算弄出成品。在我们的资助下,他弄了一个小型模拟系统,已验证可行。现在只等开年后招商,看邮电系统里,有没有哪地方的人能看中。”

        李建昆继续往下浏览。

        这是一套系统工程。

        <div  class="contentadv">        由发射基站和用户接收器两部分构成,作用是实现点对点寻呼……有没有一点耳熟的感觉?

        详细看完后,李建昆不禁一个激灵。

        看看它关于接收器的介绍:其构成主要包含超外差接收机、解码器、控制和警示器等部件……

        这TM不就是BB机吗?

        正确称谓叫“BP机”,国人喊着喊着,给喊岔了。

        虽说不是什么先进技术,1949年被漂亮国的人发明,60年代被大名鼎鼎的贝尔公司商业化,但这年头还没有进入我国。

        对于BB机,80和90年代走过来的人,相信都不会陌生。

        李建昆这个年龄段的人,更是亲历了它在我国从出现到兴盛,再到淘汰的全过程。上辈子他用过好几部,不是喜欢手工,比较手欠么,用到要换新时,全被他肢解过,有段时间很痴迷其原理,做过一番研究。

        BB机第一次出现在我国,正是今年。

        因为一场盛会,所以令人印象深刻——1983年9月,第五届全运会在魔都举行,魔都邮电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寻呼台,用户是全运会的30余位工作人员。

        彼时的BB机属于第一代,十分落后。

        没有显示屏,只能靠模拟信号传输,用户接收到呼叫信号后,需要致电寻呼台,才能查询到回电号码。

        再瞧瞧资料上介绍的接收器构成,带警示器……不正是这款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