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纯真年代_重生:我的80年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0章 纯真年代

第(3/3)页

茅台酒只是视觉效果,后面被驯兽师替换掉。仍然使得大伙直呼稀奇,这种中国式的喜感,逗得电视里的观众和电视外的观众们,皆是大笑不止。

        李建昆也跟着笑出猪声。

        这种画面后世不可能再有了。

        后世的国宝待遇那叫一个好,少吃一根竹笋,粉丝都会嗷嗷叫。让国宝上台卖艺?想屁吃呢!

        算是一种“绝唱”了。

        整场晚会持续直播四个多小时,若要严格评价,算不上完美,发生不少状况。比如零点时,姜昆和马季有一段无题相声还没讲完,被新年钟声给打断,后面开始新年致辞。

        但是瑕不掩瑜。

        最后的一个不是节目的节目,是主持人慰问直播现场的后台工作人员。通过这个“节目”,也让全国观众知晓了这场春节晚会是怎么来的:

        1982年的11月份,导演组临时接到任务:办一场跨年联欢会。

        开播前十天才定下节目名称:春节联欢晚会。

        没有预算,从经济方面考虑,决定采用直播形式——录播更贵。

        没有时间,那么不彩排,演员全请到现场,观众电话点播,点到谁,谁临时上台即兴发挥表演节目。

        联欢会的气氛应当活泼,倒是不缺主持人,然而央视的播音员主要从事新闻工作,一贯的形象严肃而庄重,会不会冷场?

        行吧,那就不用专业主持人。

        场地布置是简陋的,服装全是演员自备的,灯光舞美几乎是没有的……

        堪称“疯狂”!

        而正是这样的疯狂和各种不完美,却造就了春节联欢晚会历史上,观众满意度最高的一台演出。

        联欢会结束后,清溪甸的乡亲们没有一个急着离场,眼神仍然全盯在电视屏幕上,意犹未尽。

        大伙交口称赞,直呼“太好看了”!

        回顾完这场晚会后,李建昆总算明悟了1983年的首届春节联欢会,为何如此经典,为何如此让人惦念。

        因为这时候,演员和观众的心是紧贴在一起的,所有节目、活动形式,乃至于整场晚会,皆从观众的角度去考量,不再是一场秀。

        晚会只有一个宗旨:博君一笑。

        为使老百姓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心情愉悦。

        不掺杂任何功利因素。

        反观后世,演员们只想着怎么炫自己,后台人员们把心思全花在了怎样力求不失误,忘记了表演的本心和创办节目的初心。

        李建昆缓缓起身,扭头扫视过全场,后来的我们再也回不到这个质朴的年代,此时他能做的,唯有记下这一张张纯真的笑脸。

        他很庆幸,能重活一世,见证与记录这些……曾遗失的美好。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