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陕北求助_重生:我的80年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87章 陕北求助

第(2/3)页

一切尽在不言中。

        首都来人的事,他当然也知道,并且内部消息刚传来:上面很满意特区的发展。

        而他胡自强作为特区开发公司的几个管事儿的人之一,则是在犹豫不决、饱含争论的环境中,坚定不移大力搞发展的典型。

        在他的主持下,特区新建了两座大商场,三幢高层写字楼,还有厂房若干。

        所以如果特区的发展最后被肯定,这些都将成为他的政绩。更上一层楼不是梦。

        他再上,就是特区开发公司的扛把子了。

        当然,胡自强也没忘记,是谁当初给他献的策,是谁给他吃的定心丸。

        不得不承认,这小子确实牛批,那种超远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世间罕有。但他不会说出来。

        “嗝!”

        李建昆吃了整整三十个大饺子,外加三两猫尿,小菜若干。摸摸肚皮,腹肌都给撑没了。

        吃饱喝足,胡自强把他拽进自己的房间,掏出他的华子,递给他一根,然后自己叼上一根,再把烟盒揣进自己的裤兜。

        一套动作熟练得不带丝毫迟滞,可见这种事儿已经干过多少回。

        “老高来信了。”

        “拜年?”

        “求助。”

        李建昆诧异,从强哥手里接过一只鼓囊囊的黄信封,遂坐到窗边五屉桌旁边的靠背椅上,抽出厚厚的信纸,认真打量。

        老高是那种典型的憨厚淳朴的陕北农村人性格,并且因为年纪比他们大不少,很少让他们帮过什么忙。

        如果他有事求助,显然是被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李建昆一字不漏看完,从字里行间中看出一抹深深的无奈,和一种难以启齿之感。

        <div  class="contentadv">        陕北那边有这么个事儿:

        革命老根据地有些山洼洼地区实在太穷,改开催动的经济发展仿佛和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且越来越穷。

        而在那片黄土高坡之下其实并不缺金锭锭。

        自从石油大包干后,相关政策活泛不少,上面为了支持革命老区的建设,破例允许在陕北延长油矿管理局集中开发高产区块的同时,将一些边远地区的旧井、低产井和未开发地块,承包给各县区经营,使地方受益。

        为此,上面还给到“旧井垫底,贷款起步”的政策。

        即意味着,你不管怎么开发,旧井总能冒出一些油,等于有个兜底的经济来源。另外,银行再批一笔贷款,用作新开发的资金支持。

        要说这政策真的相当不错,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理论上讲受惠于这项政策的县区,经济必然会有所好转。

        偏偏,老高所在的绥县,干亏本了。

        不仅没赚到钱,越干越穷。

        缘由在于:县里的整体意见太过好高骛远,或许是穷怕了。他们对冒不出太多油的旧井和低产井并不重视,拿到政策和贷款后,疯狂地开钻新井。

        奈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露骨。

        开钻了不少新井,最终一口富油井都没钻出来。

        现在不仅上面拨的贷款用得一干二净,连本就穷得叮当响的老底子还被狠狠刮去一层。老高的原话是:他们已有半年没发过工资。

        老高始终不赞成这种过于冒进的计划,他认为首先应该尽量开发旧井和低产井,等细水长流般攒下一些钱后,再去考虑大规模投资开钻新井。

        可惜没人听。

        他的更多同仁的想法是:现在有好政策,谁知道过两年还有没有?当然要趁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