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打骨折_重生:我的80年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3章 打骨折

第(2/3)页

,说不定靠着其他业务还有得赚。

        重点是,作为半个老板,厂子能以创业家杂志为主。

        既不用自己出场地,也不用自己出技术人员。

        无非花几个钱添置设备。

        大概率也要不了几个钱。

        大山同志的耳目不算聪慧啊……

        知道靠什么创造利益最来菜吗?

        信息差。

        一九八五年,是一个格外嚣张的年份。

        经过一九八四,这样一个奇迹之年后,社会上多出不少有钱人,从而形成了攀比式消费。

        消费带动生产。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大企业便在争相引进采购设备。这种积极性在历史书里被称作“诸侯经济”。

        有个数据:一九八五年,我们的贸易逆差达到前所未有的一百四十亿。

        外汇贮备消耗极大,在盲目冲动之中,也造成了许多设备的重复引进。

        恰好李建昆知道,首都某地正在“悄默默”举行易货会。

        据说全国都有人来,他不信淘不到一套印刷设备。

        ……

        ……

        王秉权和李建昆从皇冠车上下来,这年头有一点好,车在路边随便停,不担心被贴条……

        两人沿着广场上的石板路,走向靠内的一座占地不小的展馆。

        在他们九点钟方向的空地上,露天摆放着一台三米高的巨大机床,大概率实在不好挪进展馆。

        “喏,就这玩意儿,只要你想要,拿不出钱没事,有什么给什么,大米、土豆也成。”老王指着机床说。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么夸张?”李建昆瞪眼。

        “他们留在手上,不仅没用,还是个麻烦,万一相关部门审查,花这么多外汇引进一台用不上的机器,怎么交差?不如换成能用的东西,大米、土豆至少食堂能用,工人能吃吧。”

        听听又有些道理。

        这个历史事件,叫作“工业设备抢购潮”。

        李建昆上辈子曾在资料中读到过。

        在这一时期,我们有大批的企业拿着采购清单,跑去国外搜寻淘汰的二手设备,无数机械设备被引进回国,其中又以家电生产线最多。

        我国家电行业也因此开启了“战国时代”,裹挟着一种既蓬勃又野蛮的姿态。

        “阿里斯顿”这个称谓,想必许多后世的孩子也会有所耳闻。比如,美菱-阿里斯顿。

        此时的人们,对于能在自己的品牌上加一个洋后缀,而感到兴奋不已。

        目前市场上,有长风-阿里斯顿,长岭-阿里斯顿,北冰洋-阿里斯顿,伯乐-阿里斯顿……拢共九个阿里斯顿,全是造冰箱的,采购的是同一款生产线。

        阿里斯顿,在这个国家龙生九子。放眼世界商业史上,也是独此一例的现象。

        老王这次一起过来,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淘到点电冰箱方面的设备。毕竟,方便——现货,便宜——货主焦急出手。

        不焦急的、不怕摊上事的,倒也有。

        前世一九八七年,有关部门曾对汉江进行过进口设备普查,发现全市共有价值五千一百万的进口设备,然而这些设备基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