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奥地利的葡萄酒(求订阅)
第(2/3)页
品味的,哪怕一个小时也没关系,因为起初可能是苦或酸,但继之而来的是醇厚圆润和丰富的果味,有黑樱桃和树莓的味道。
再就是蓝佛朗克,这也是最适合陈年的奥地利红葡萄酒,陈年的红葡萄酒酸度适中,单宁丰富,年轻的时候单宁通常有些粗糙,但是随着陈年时间的增加,单宁会变得柔顺圆润,味道甘美芬芳。
蓝佛朗克散发着黑莓、酸樱桃和优雅的柑橘类香料的香气,入口上颚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强劲的单宁。
不过最让杨橙印象深刻的是圣罗兰,他喝过不少奥地利出产的葡萄酒,唯独圣罗兰让他记忆犹新,可能跟名字也有关,毕竟某知名奢侈化妆品牌就是这个名字。
尽管它的种植面积只占2%,但圣罗兰酿造的葡萄酒在味道上与黑皮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关系,虽然随着需求量增加,圣罗兰葡萄变得日益紧俏,价格开始升高,但它不失为黑皮诺的绝佳替代品。
不过就像阿洛伊斯说的那样,奥地利的葡萄酒产量太低了,这也跟当初那段历史有关。
当今的奥地利是葡萄酒的王国,Made in Austria的葡萄酒商标更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追捧,但有谁知道奥地利的产量也不是一直这么低的。
现在的奥地利用世界上最严格的葡萄酒法律来监管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每一瓶奥地利葡萄酒的标签上都注明了其国家检验号,并且用红-白-红的图案封条来验证葡萄酒的品质,可以这样说,这里生产的葡萄酒品质是用奥地利国家的信誉来保证的。
若不是在上世纪奥地利葡萄被曝出惊天大丑闻,可能还做不到这一步。
早在公元5世纪前,罗马人就开始在奥地利振兴当葡萄品种的发展,然而却随着巴伐利亚人和阿瓦尔人的入侵遭到破坏。
从公元788年开始,查理大帝制定新的法规,重建葡萄园并引入新的葡萄品种,之后奥地利葡萄园主要由教堂管理并鼓励大众一起种植,14世纪中叶,鲁道夫四世引入了葡萄酒税收制度,维也纳成为了葡萄酒交易中心,葡萄酒商业在16世纪发展繁荣,但之后的30年战争以及之后17世纪中税收非常繁重杂多。
到了十八世纪,开明的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当权时期,农民的课税得到了减免。
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在1784年颁布了一道豁免令,允许酒农们在家里销售当年酿成的新酒,并且可以享受免酒税。
于是葡萄酒庄园如雨后春笋遍布奥地利,这项法令一直延续至今,还因此诞生了新酒酒店,如今奥地利的人们非常愿意在新酒酒店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
二战期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葡萄酒产业饱受摧残,战争结束以后,这里只生产一些简单的散装白葡萄酒,战后,奥地利葡萄酒品质不佳,在散装市场份额也不断降低,产业危机重重,重压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