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苏30的优势(二)_美利坚纵享人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苏30的优势(二)

第(1/3)页

  (求月票~(*^▽^*))

  经过试飞小组长达上万公里的试飞,还有多次空中受油测试,改进后的飞机被证明是可以用于执行长时间空中巡逻任务的,受油装置没有增加飞机的以力和影响机载雷达的工作。

  但单座型苏27P被认为不适合执行这一任务,这并非是飞机的问题,而是试飞员在如此长时间的飞行中感到疲惫不堪,无法保持正常状态。

  加之现代空战带给飞行员的工作量很大,大航程产生的长时间留空飞行加上高机动产生的高过载,使飞行员在单独应付复杂的作战情况、机载电子综合设备和机载武器时手忙脚乱。

  因此,设计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两名飞行员才能胜任一次长达10个小时的巡航飞行,这期间当一名飞行员进行休息时将由另一名飞行员负责驾驶飞机和操作雷达及火控系统。

  这也排除了在双座苏27PU上,设置一名飞行员和一名武器操纵员的方案。

  设计小组当即决定直接在教练型座舱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新型飞机的前后座舱配置将是一样的,在长续航时间的飞行中两名飞行员在任务的任何阶段都能控制,操纵飞机或操纵雷达和武器系统。

  从两个座舱都能进行启动发动机、选择武器系统、输入和校正航行数据的工作并决定是否弹射跳伞。

  当设计小组热火朝天地投人到新型远程截击机的研制任务中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当时的北极熊领导更加青睐米格31而不是苏27PU这样更为灵活的飞机,米格-31相对苏27PU显得笨重但航程更远,不过其机动和敏捷性完全无法与后者相比。

  有一种理论认为在导弹时代刻意追求飞机的机动敏捷性是没有意义的,米格31出色的高空高速能力能够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该机装备的威力强大的超远程空空导弹使它根本没有必要进行近距离空战。

  米格31完全可以利用其雷达和信息网络,指挥其他4架战斗机进而形成能够战斗的“防空指挥中心”的特性,使某些领导对该机情有独钟,且至死都不愿意承认米格31的不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