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汴水之战(中)_一脚油门到三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 汴水之战(中)

第(1/3)页

  (感谢一缕清茶香、道友请留步二位书友的打赏)

  鲍信的大军溃败了。

  两军交战,决定胜负的因素很多。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

  而在人的因素这一方面,又包含着兵力数量、兵种构成、武器装备、兵员素质、战术、战法的运用等等。

  汴水河畔这一战,天时对双方来说处于平等条件,地利方面鲍信一方占了优势,但在人的因素上,鲍信却占尽劣势。

  鲍信领军七千,徐荣一方投入的兵力有五千,只论数量,鲍信一方占优。但徐荣投入的兵力俱为骑兵,鲍信却只有步兵参战,数量上的优势,终究敌不过兵种结构上的劣势。

  当然,这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导致鲍信战败的最大原因,是兵员素质。

  西凉铁骑以前是边军,本就久历战事,跟随董卓进入中原后,也一直在跟黄巾军作战,早已锤炼成精锐。

  反观鲍信一方,却大多是新招募入伍的士兵。遇上打顺风仗时新兵们还能勇猛向前,一旦战场受挫,就毫无战斗意志可言了。

  七千大军,真正跟西凉铁骑接战的只有两千来人。但就是这两千多人,在人手折损近半后一哄而逃,又冲乱了己方军阵,导致了鲍信的溃败。

  兵败如山倒。六千多人向东疯逃,被已经渡过汴水的四千多西凉骑兵衔尾追杀,一路遗尸无数。

  汴水西岸的徐荣在看到李蒙带着军队追杀鲍信的溃兵后,便立刻下令全员渡河。

  …………

  再说埋伏在骆驼岭的曹操所部。

  曹军的任务虽然是设伏,不需参与汴水河畔的战事,但曹操仍然派出了斥候,留在汴水河畔,以便及时掌握军情变化。

  那些曹军斥候在见到鲍信大军溃败后,便立即赶回骆驼岭,向曹操报信。

  十多里地,对骑马奔行的斥候来说盏茶即至。

  曹操得到斥候的回报,并不知道鲍信的大军是真的溃败了,他还以为鲍信是按原定计划佯败呢。

  曹操立刻传令,命部下官兵做好战斗准备。

  又等了约一刻钟时间,鲍信、鲍韬兄弟二人带着他们的亲卫首先逃上了骆驼岭。他们都有马可骑,逃跑的速度倒是不慢。至于他们的大军,却被远远甩在身后数里。

  “咦,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