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方二圣逆命录:从金莲劫到道统兴
第(2/3)页
授意)前往东土寻取经人。
当她欲将紧箍咒赐予唐僧时,接引在灵山之巅以大神通隔空干预——咒语落入唐僧手中时,咒文深处的“强制束缚”符文已被抹去,只留下“心识引导”的法印。
此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驱逐,紧箍咒虽能传递痛感,却无法真正压制其心性。
准提化作游方僧人暗中观察:当孙悟空在花果山思及唐僧恩情而主动归队时,天际竟凝结出一缕缕金色香火——这香火并非源于恐惧,而是源自“心服”。
接引抚掌而笑:“看,此乃‘自愿向道’的功德,比‘被迫皈依’精纯百倍。”
狮驼岭上,大鹏鸟与孙悟空缠斗不休,天庭与灵山的护法神佛齐聚。
按“定数”,准提应亲自出手收服大鹏,以彰显西方教威。
但此刻他却隐于云层,直到大鹏被孙悟空引至灵山脚下,力竭之际仍口吐狂言:“我与如来有舅甥之亲,谁敢伤我?”
准提这才现身,以七宝妙树点其眉心:“你食尽狮驼岭百姓,罪业深重,今日与悟空缠斗,已了却与天庭的因果。若愿皈依,便入我西方教修行,赎尽杀孽。”
此举既度化了妖邪,又将“收服”的因果归于大鹏自身罪孽与天庭争斗的了结,而非西方教主动介入杀伐,巧妙避开了业力纠缠。
取经队伍每过一州一县,准提便化身不同身份的凡人:有时是施药的郎中,用七宝妙树幻化的草药治愈瘟疫;
有时是指路的樵夫,以隐语点化迷路的信众;甚至在通天河畔,他化作老渔翁,用鱼篓中的微光净化被妖怪污染的河水。
这些善举从不张扬,却在民间悄然流传。
当唐僧取经归来,东土百姓不再仅因“朝廷推崇”而拜佛,更多人是感念“西方有圣人,能解人间苦”。
长安街头的寺庙里,香火虽不如皇宫道场旺盛,却终日不断,百姓供奉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佛,而是心中向往的慈悲。
千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当“定数”中西方教破败的劫难到来时,三界众生惊觉:灵山非但没有衰败,反而比西游时期更添祥和。
十二品功德金莲虽仍缺三品,却在封神残留的灵气与西游积累的善缘香火滋养下,凝炼成九片更加厚重的莲瓣,每一片都刻满了“因果自渡”的道纹,散发出温润而不刺眼的金光。
此时的西方教,早已不是“借天道成圣”的新兴教派:
他们不再依赖“度化”他人积累功德,而是开创“自悟法门”,让信徒通过观想九叶莲台、践行慈悲来修行,根基远比“定数”中更稳固。
东土道门与西方教形成微妙的平衡——道教尊奉三清,讲究“清静无为”;
佛教推崇慈悲,倡导“普度众生”,两者各有信徒,却无冲突,反而在民间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和谐局面。
灵山脚下的寺庙中,信徒们供奉的不再是畏惧,而是发自内心的信仰。
有人为求心安而诵经,有人为行善而布施,香火化作丝丝缕缕的愿力,融入九叶莲台,滋养着西方教的道基。
一日,接引与准提并肩立于莲台之上,看着山下往来的信众,接引笑道:“师弟,你看那定数中的破败,如今何在?”
准提轻轻摇动七宝妙树,法器洒下的不再是度化的金光,而是引导众生自悟的微光:“师兄,天道本无‘大兴’与‘破败’,不过是对‘贪功冒进’的惩戒。
我等当年若执着于借封神、西游快速壮大,终会因根基不稳而崩塌。
如今不求速成,只修万载根基,反而走出了一条逆命之路。”
云雾渐浓,二圣的身影与九叶莲台融为一体,化作西方天际永恒的道标。
曾经窥见的毁灭预言,早已在他们步步为营的筹谋中,变成了“以智慧改命,以定力固基”的圣道典范——原来真正的成圣,不是顺应既定的命运,而是在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